歷史的溫度與厚度──《吳耀宗全集》編後感言

ChineseCS 研究文章评论501字数 1640阅读5分28秒阅读模式

来源:>>>

歷史的溫度與厚度──《吳耀宗全集》編後感言

捧讀《吳耀宗全集》卷四上下冊,內心有著莫名的激動……自2015年卷一出版後,到2020年9月,四卷合共七冊的全集,終於完成了……

其實,《全集》的計劃,可追溯至2007年3月,當時吳宗素先生(吳耀宗長子)訪港,在中國教會研究老前輩鄧肇明先生安排下,有機會跟他在窩打老道基督教青年會見面,與會的尚有梁家麟博士及姚西伊博士。當時大家均認同編輯《吳耀宗全集》的必要,我即著手草擬計劃書。未幾,筆者有幸獲香港研究資助局撥款,就吳耀宗及王明道在1949年後的不同選擇作研究,乘研究之便,進一步全面搜集吳耀宗著作,並編成著作目錄索引,正式啟動了《全集》的籌備工作。數年間,先後多次在北京、上海、及北美的不同檔案館及圖書館,搜集資料,亦曾赴美與宗素先生聯絡,就出版工作徵詢其意見,並一睹他珍藏的文稿。回想本科讀歷史系時,讀到傅斯年形容治史者要「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資料」,深表認同。與歷史(人物)的距離,不期然變得很近……

 

吳耀宗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中國基督徒知識分子,《全集》的價值,必須在史料上有所突破,將過去備受忽略,並散佈於不同刊物的中英文著作盡可能發掘。同時,在宗素先生協助下,也盡力將吳耀宗未刊文稿也一併整理。筆者深知,要做到百分百的「全集」,是絕不可能的,但現在呈獻的,相信確在最大的可能範圍內,成為迄今最全面的Collected Works。

昔日從王師爾敏習史,在他身上,除學習述史外,也明白編史料的價值。仍記得南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整理出版的一系列史料叢刊,對仍是學生的我,所帶來的震憾。王師曾給我的一個功課,就是在《教會新報》及《萬國公報》中,將離世的來華傳教士及華人牧者信徒的悼文收集。疏排史料,除了若干著名人物外,更多是藉藉無名的傳道者。這些悼文集,正好編出一部晚清的使徒行傳。可以說,史料對治史者而言,尤其重要。這也是我常將「史料報告」列為功課要求的原因。

不過,在愈益功利的學術界,編史料絕非一件討好的事情。因為當前畸形的生態環境,學者必須發表期刊論文,人文學科更講求研究專著的出版;所謂適者生存,抱歉,面對各種評估要求,與其耗時編輯低回報的史料,不如多寫幾篇期刊論文,為自己的履歷貼金,來得更實際。另一現實考慮是,既然發掘到珍貴史料,何不首先用在自己的研究上?為他人作嫁衣裳,絕非不合利己原則。 坦白說,我也一直想乘編輯《全集》之利,撰寫一部吳耀宗傳記。但現在四卷全集已經出版,傳記的工作,只能為「未完待續」研究清單上,增添另一項目。相信在數年退休後,應可專心完成。

吳耀宗是中國基督教史上極具爭議的人物,神學上的自由主義傾向,政治上擁抱共產主義,甚至與中共政權合作,他的名字,委實揹負著許多的歷史包袱與傷口。研究吳耀宗多年,心底一直有一疑問,就是為何他在1949年前,可以承受極大政治壓力,爭取民主,批評國民黨專制獨裁?但在中共建國後,卻完全失去知識分子的獨立及批判?誠然,這又豈只是吳耀宗的經歷,也是一整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悲劇命運!不禁想起1957年7月,有人曾問毛澤東一個大膽的假設問題:「要是今天魯迅還活着,他可能會怎樣?」毛澤東沉思片刻後,這樣回答:「(魯迅)要麼是關在牢里還是要寫,要麼他識大體不做聲。」(此事記在魯迅兒子周海嬰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一書)這難道不也是吳耀宗的寫照?那麼,當時到底怎樣一個歷史環境?個人與時代之間的關係,該如何勾劃?

編輯《全集》的工作,長達十年時間。衷心感謝吳宗素先生的支持。不論在全集的出版經費,或是提供珍貴的資料,沒有他的參與,《全集》不可能以現在的樣貌呈現。這是宗素先生多年的心願,他一直等待,但出版進度卻不似預期,令我心生歉疚。如今,終於完成四卷七冊,近4000多頁的《全集》,希望能不負先生所托。當然,宗素先生尚有一心願,就是討回被統戰部「借」去的吳耀宗日記。毋庸置疑,吳耀宗日記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何時方可重見天日?又是甚麼理由,可以拒絕兒子取回父親遺物?甚連複印本的要求也束之高閣?我在有生之年,是否又可一睹日記,以窺吳耀宗的內心世界?

年前,一直有一想法,就是待《全集》出齊後,舉辦一次學術講座,希望藉此為《全集》作些推廣工作,吸引有興趣者購買……如今疫情依然肆虐,盼望早日可以關心中國基督教史及吳耀宗的讀者見面。近年重讀吳的著作,發現跟當下處境,竟又有許多可資參照之處。意大利史家克羅齊 (Benedetto Croce)嘗言:「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All History is Contemporary History),委實值得玩味。

要是吳耀宗活在今天香港,他可能會怎樣?
要是我們活在1949年的中國,又可能會怎樣?
歷史不僅是過去,我們都帶著當下的問題,進入歷史,與歷史人物對話 。
史料不是冷冰冰的文物,或封塵的故紙堆,穿越時空,當可感受其中的溫度與厚度。

 

继续阅读
 
《国际汉学译丛》第1辑(2023) 新书出版

《国际汉学译丛》第1辑(2023)

目 录 中国哲学研究 米洛什·茨尔年斯基与中国哲学 [ 塞尔维亚] 伊利亚·马里奇 著 洪羽青 译 康德谟著:老子与道家 [ 法] 康德漠 著 胡 迅 译 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 闵明我评注龙华民《关于上...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