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34795275
出版时间:2017-12-01
页数:312
字数:330000
理雅各是近代伟大的西方汉学家之一。他将中国的四书五经等经典翻译成英文,推动了中国文学文化在英语国家的传播,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时至今日,他的译作仍被认为是中国经典的标准译本。理雅各对汉学的研究本是为了向东方传教铺路。在中国传道的同时,也开启了他数十年的汉学研究生涯。离开中国后,理雅各就任牛津大学汉学讲座首任教授,开创了牛津大学的汉学研究传统。本书就是以理雅各的“牛津时代”为中心,挖掘理雅各后期的社会交往和学术活动,梳理其在汉学研究方面的各类著述,探究其思想发展的特点、转变及其意义。
目录
前言
导论
一、理雅各的知识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二、理雅各相关研究综述
中文著述
英文著述
第一章理雅各传教士生涯的结束及北方之行
第一节殖民地的Z后时光(1870-1873)
第二节1873年的中国北方之行
一、中国北方之行的背景
二、香港-上海-山东-天津
三、理雅各访问北京
1.1873年以前北京教区的情况
2.理雅各在北京的见闻
四、山东之行
1.从直隶到山东:一个帝国的余晖
2.泰山之行
3.“孔子之城”:曲阜
第二章理雅各与早期牛津汉学系
第一节讲座席位的设立:1874-1876
一、汉学席位背后的政治杠杆
二、非国教徒进入牛津
三、东方学联盟:麦克斯·缪勒与汉学教授席位的设立
四、英国汉学的里程碑:理雅各就职演说
第二节理雅各与早期牛津汉学系(1876年起)
一、“智识无政府”: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化精神与牛津知识分子
二、理雅各:其传教士背景及与智识界的关系
三、展望欧洲:理雅各与欧陆汉学界
四、公共活动中的汉学家:牛津时期的理雅各与中英关系
第三章牛津时期理雅各翻译事业的延续
第一节《东方圣书》出版始末及内容概述
一、麦克斯·缪勒与比较宗教学理论在英国的奠基
二、《东方圣书》的筹备和理雅各的加入
三、《东方圣书》与《中国经典》的文本联系
第二节在华新教传教士对“上帝”译名的争议
一、“译名之争”中所涉主要文献的梳理
二、本次争论中理雅各和缪勒的关系
三、“译名之争”事件中的反对者
四、有关译名争论中的焦点问题
五、“译名之争”内在的自然宗教问题
第四章“黜异端以崇正学”:理雅各的儒教研究
第一节“皇家儒教”:文本与儒家伦理
一、《圣谕广训》的文本解释和译本
二、“异端”与“正学”:《圣谕广训》与基督新教的关系
三、作为儒教伦理基础的“孝”
第二节理雅各对孔子思想的诠释及其自我修正
一、理雅各早期著作中对孔子的批评
二、道德家或是宗教家?——理雅各在牛津时期对孔子的态度转变
三、理雅各对孔子思想所做诠释和批评的内在意义
第三节孟子与巴特勒:理雅各对“性善论”的再诠释
一、问题缘起:理雅各对孟子及其“性善论”的评价
二、儒家思想史中的“性善论”
1.“性”的概念及孟子与告子之争
2.朱熹论“性善”
3.戴震、焦循论“性善”
4.理雅各对历代注家的取舍
三、基督教人性论与儒家“性善论”传统的互通
1.理雅各的孟子“性善论”解读
2.巴特勒:基督教人性论在18世纪的变调
3.巴特勒理论中的“自然法则”和“自爱”与“善端”的关系
4.原罪与“性善论”的“缺陷”
第五章从“迷信”到圣书:理雅各的道教研究
第一节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学者对道教的认知
第二节理雅各早期对道教及道教经典的态度
第三节比较的价值:理雅各在牛津时期对道教的研究
一、找寻“WY神”的努力
二、世俗与典籍的距离:理雅各对“作为世俗宗教的道教”的研究
三、理雅各与翟理斯关于《道德经》真伪的争论
四、理雅各晚年的道教研究成果和观点修正
五、手稿与其他:理雅各道教研究中的一些矛盾
结论:重构理雅各的思想世界和观念来源
附录
附录一:牛津大学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馆藏理雅各部分相关档案目录
附录二:理雅各著作与活动年表(1870-1897)
附录三:理雅各与缪勒通信列表
附录四:其他牛津时期重要信件列表
附录五:《诗经》篇目次序对照表
附录六:英文人名索引
附录七:中文人名索引
附录八:专有名词对照表
附录九:孔子的影响和观点(译文)
附录十:孟子与巴特勒关于人性论的讨论比较(译文)
附录十一:《书经》中记载内容的可信性(译文)
参考文献
一、理雅各已发表著作、文章
二、其他参考书目
后记
附图 显示全部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