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伟虹主编:《中国基督教(新教)史 》(2018年再版)

ChineseCS 新书出版评论4,400字数 6245阅读20分49秒阅读模式

罗伟虹主编:《中国基督教(新教)史 》(2018年再版)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8年6月1日)
精装: 888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208140677

编辑推荐
本书对基督教传入中国近200年(1807—2002)的历史进行认真梳理,按发展阶段分为清末、民国、社会主义三个历史时期,以丰富的资料,介绍基督教在华的发展历程。包括西方各国早期来华传教差会传教范围的扩大、传教方式的多样;不同教派的传教特点;有关传教士的经历及贡献;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的冲突与融合;20世纪以来中国基督教的自立和本土化过程;基督教社会文化事业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客观评述基督教在中国近现代社会中的各种作用。本书尤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发起动因、艰难历程、取得成效给予积极评价,对其缺憾作实事求是的历史分析,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督教的发展作了全面介绍。

作者简介
罗伟虹,1947年10月生,1982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学士学位。主要从事当代宗教和基督教研究。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上海市宗教学会秘书长。主要学术成果有:《评“非基督教运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合著)、《福建宗教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人•社会•宗教》(合著)、《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典范》、《世纪末逆流》、《中国基督教简史》等。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导论 1807年以前基督宗教在华传播历史概述
第一节 基督宗教早期在华传播:传说与历史
第二节 从使节到传教士:天主教在华的早期传播
第三节 早期在华天主教的适应政策与中西文化交流
第四节 天主教和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冲突:从南京教案、礼仪之争到百年禁教
第五节 俄罗斯东正教在华的早期历史
第六节 新教在台湾的传播

第一编 清末时期(1807—1911)

第一章 传教事业的开端与早期信徒
第一节 英国伦敦传教会的建立与在华传教事业的开启
第二节 先锋传教士及其主要活动
第三节 早期中国基督徒

第二章 禁教时期的著名传教士及其主要活动
第一节 美国首批来华传教士:裨治文和雅裨礼
第二节 首位来华医疗传教士:伯驾
第三节 传教士外交官:卫三畏
第四节 传教士冒险家:郭士立
第五节 美国浸礼会首批来华传教士:钟约翰、遴为仁
第六节 美国圣公会来华传教先驱:文惠廉
第七节 禁教时期的传教特点及传教成果

第三章 不平等条约体系与传教浪潮
第一节 传教条款:从有限弛禁到全面开教
第二节 伦敦传教会
第三节 美国公理会
第四节 安立甘宗差会
第五节 长老宗
第六节 信义宗
第七节 浸礼会宗
第八节 卫斯理宗
第九节 其他教派和团体

第四章 传教事业的助推器——文字出版、办学、行医、慈善事业
第一节 早期的文字出版活动
第二节 传教士办学
第三节 医务、救助残障等博爱事业
第四节 传播西学的著名传教士

第五章 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节 洪秀全的信教与传道
第二节 拜上帝会的宗教思想和宗教实践
第三节 传教士与太平天国运动

第六章 基督教与清末教案
第一节 清末教案综述
第二节 清末教案发生的原因
第三节 清政府与晚清教案处理
第四节 与新教有关的典型教案

第七章 义和团运动与庚子教难
第一节 民教冲突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传教士与八国联军入侵

第八章 基督教在华三次传教士大会
第一节 1877年第一次传教士大会
第二节 1890年第二次传教士大会
第三节 1907年的百年传教大会

第九章 中国基督徒自主办教的萌芽与发展
第一节 早期独立办教的实例
第二节 20世纪初的自主探索和自立实践

第二编 民国时期(1911—1949)

第一章 民国肇建初期的基督教
第一节 民国社会转型时期中的基督教
第二节 宣教事业的扩大和教会的发展
第三节 20世纪入华新兴宣教团体
第四节 “中华归主运动”

第二章 20世纪20年代的非基督教运动
第一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基督教
第二节 1922年的非基督教运动
第三节 1924—1927年间的非基督教运动387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社会思潮与中国基督教会的回应
第一节 基督教会对爱国、科学、人道等问题所作的回应
第二节 收回教育权运动及基督教会的回应
第三节 社会思潮冲击下中国教会的自立运动
第四节 中国教会的本色化思潮

第四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发展概况
第一节 基督教在各省区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合一运动
第三节 华人教会领袖、奋兴布道家和本土布道团体
第四节 民国时期中国基督教中的独立教派

第五章 民国时期中国基督教的社会文化事业
第一节 民国时期基督教的教育事业
第二节 民国时期基督教的医疗事业
第三节 民国时期基督教的文字事业
第四节 民国时期基督教的社会服务事业

第六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基督教会
第一节 唯爱还是抗战
第二节 沦陷区的中国基督教会
第三节 抗战时期西方传教士的言行
第四节 战时救济工作与大后方基督教会的发展

第七章 国共内战时期的中国基督教会
第一节 战后基督教会的恢复与三年奋进运动
第二节 动荡时局中的基督教会
第三节 传教士的应变与撤退

第三编 社会主义时期(1949—2002)

第一章 摆脱外国差会控制独立自主自办教会
第一节 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的发起
第二节 基督教三自运动的推进
第三节 从三自革新到三自爱国
第四节 基督教内的肃反与神学思想群众运动的开展
第五节 三大见证十项任务的提出

第二章 曲折的道路(1957—1965)
第一节 反右扩大化形势下的基督教
第二节 联合礼拜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风雨飘摇中的基督教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基督教会(1966—1976)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宗教的冲击
第二节 “文革”中基督教的处境

第四章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基督教会的发展(1977—2002)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在宗教问题上的全面拨乱反正
第二节 中国基督教第三届全国会议
第三节 基督教工作的全面推进
第四节 中国基督教第四至第七届全国代表会议
第五节 中国基督教会的对外交往活动
第六节 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
第七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督教发展概况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主要外国传教士、传教机构中英文名称对照表
后记

序言

本书所称基督教(新教)即英语Protestantism,是指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以后同天主教脱离关系的各基督教派。新教在中国也被称为基督教、耶稣教。为表示区别,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将广义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支派)称为基督宗教,而将狭义的基督教称为基督新教。本书的国家项目题目为《中国基督新教史》,但有部分学者和教会人士提出还是沿袭传统的称谓较好,经考虑,遂将书名改为目前的《中国基督教(新教)史》。

基督宗教在中国的传播,有唐代的景教、元代罗马教廷使节东来、明清时期天主教耶稣会的活动,以及鸦片战争以后的天主教和新教,此外,还有东正教的活动,但影响不大。前三次基督宗教来华后都没有在中国立足。直至19世纪初基督教天主教借助西方殖民主义的武力和不平等条约进入中国,至今在中国发展已经有200年历史。本书主要是研究基督教新教在中国的历史。为了对基督宗教来华传教的历史有完整的了解,在“导论”中,将1807年以前天主教、东正教,以及新教在台湾的传播情况作概要叙述,为了解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提供必要的历史背景。

19世纪初基督教进入中国,恰与中国社会的转型、社会近代史的开端吻合。中国大门被打开,与基督教有一定的关联。基督教进入中国以后,对中国社会形成涵盖面极广的影响,与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宗教等各方面既有冲突,又有融合,关系纵横交错,所涉及的领域广,人物多,事件重大,发展曲折。可以说,中国近现代史上所发生的重大社会变迁和事件,都有基督教参与其中。但在我国主流的历史书中,一般都没有涉及基督教的内容,基督教史研究处于边缘状态。在相当长时期中,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只是在基督教内进行,社会影响很小。

关于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早期撰写并关注教会史的主要是中外教会人士,尤以外国传教士为主,不少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所写的回忆、报道、介绍,都是当时的传教史。外国传教士主要从传教事工的角度来写,更多关注差会、传教士的活动,如美国传教士来会理的《新教差会史概要》,主要介绍各差会在华的概况。加拿大传教士季理斐的《新教差会在华百年史(1807—1907)》,主要统计、总结新教来华百年各差会在华历史及其传教事工。而作为经典之作的美国著名教会史家赖德烈著《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也主要是从传教的角度撰写。
早期中国教会人士也写了一些基督教布道方面的历史,如谢洪赉于1918年刊印的《中国耶稣教布道小史》,陈金镛于1929年写成《中华布道史》等。在中国基督教人士所写的教会史中,最有影响的是王治心于1940年出版的《中国基督教史纲》,这是一部基督教通史著作,内容包括天主教、东正教,但在新教上用力最多,虽然出版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但仍是目前最为权威的著作。

上述著作在历史上具有很大影响,但因成书年代久远,其局限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大陆关于基督教史的研究几乎空白,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成果主要来自中国的港台地区与美国,如美国学者哥伦巴·卡瑞—爱尔魏斯著《中国和十字架:差会史研究》,赖德烈曾为该书写有书评,有一定影响。台湾有基督教学者杨森富著《中国基督教史》,香港出版了周亿乎《基督教与中国》和李兆强牧师的《十字架与莲花》。20世纪80年代以来,港台学者出版了一系列中国基督教史方面的著作,影响较大的有:汤清著《中国基督教百年史》,李志刚著《基督教早期在华传教史》,邢福增著《回溯教会路》,梁家麟著《福临中华:中国近代教会史十讲》。此外,还有韩国李淑宽著《中国基督教史略》等。海外学者的研究在材料的占有和分析方面做得较为详细,方法论上也有独到之处,为中国基督教史研究开拓了视野。

1949年后中国大陆学术界基本与世界隔绝,直至1980年以后,基督教史开始作为一门学科得到重视,不少学者从传教士、教案、教会学校、医疗、文化事业,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变迁、基督教与中外关系等各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许多著作和论文,其中涉及通史且影响较大的成果有顾长声著《传教士与近代中国》,顾卫民著《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姚民权、罗伟虹合著《中国基督教简史》,段琦著《奋进的历程——中国基督教本色化》等。

经过近30年的努力,中国基督教史在专门史和地区史方面的研究已经出现了丰硕的成果,不少研究视野开阔,资料丰富,分析入理,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但到目前为止,已有的研究仅涉及中国基督教史的某一阶段或某一部分,在时间上一般不超过20世纪中期,在内容上也不够全面。因而,“中国迄今缺乏一部贯穿古今、史料翔实、立论新颖的中国基督宗教通史著作”(卓新平语)。

为填补中国基督教新教史的空白,2004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中国基督新教史”课题,本人及其团队接受了这一项目,经过7年的努力,直到2011年初通过专家评审结项,完成此课题。

我们确立的研究原则是:立足于中国近现代和当代史的大背景,从中国社会发展和变迁的角度来考察基督教的发展;以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为主线,把握基督教在华历史的复杂演变和曲折发展,区分不同时期基督教传教和中国教会成长的不同特点;对基督教进入中国至今200年的历史作全方位、多领域、多角度考察,力求全面系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尽量还原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力求史料翔实,分析客观。

作为一部通史,本书的时间跨度为1807—2002年[1],力求对基督教传入中国近200年的历史进行认真梳理,按基督教在华传播时中国的时代变迁,分为清末时期(1807—1911)、民国时期(1911—1949)、社会主义时期(1949—2002)进行论述。这三个时期是中国社会体制发生根本转变的时期,基督教是在与中国社会互动中发展的,在每一大时代下,基督教都呈现不同的发展特点,有着不同的社会评价。

中国基督教史的开端是西方传教士和差会的活动,毕竟基督教是西方传教士主动“送”上门的。19世纪初,传教士带着强烈的基督教文明优越感,拯救异教徒的使命感,征服异教文明的热情,靠着殖民主义庇护强行进入一个已经在政治经济上走向没落,且与西方宗教文化传统迥然不同的东方国家。在肯定传教士献身精神,以及为传教付出种种努力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当时许多传教士的活动并不是纯宗教的,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他们不惜依附于政治,攀结于商业,与西方殖民主义侵略势力发生了紧密的联系。正因如此,随着基督教传教区域的扩展,激起中国社会强烈的“排异”反应,使传教事业受到很大损失。直到民国时期政教关系改善以后,基督教才进入传教的“黄金时期”:传教地区扩大,信徒人数增长,教会事业全面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但传教士与西方国家政治利益的紧密关系,使他们站在中国革命的对立面。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中美关系恶化,西方传教士全部离开中国大陆,传教事业被迫停止。

本书更重要的是追溯中国基督教会的成长轨迹。中国基督教徒自立自办教会由弱到强的发展,始终与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同步,尤其是在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非基督教运动,以及中国人民的反帝运动等时代潮流推动下,不少华人教会领袖和学者开始觉醒,对中国基督教会的自立及本色化议题进行思考,并付诸实践,引发了中国基督教自立运动和本色化运动的高潮。与此同时,民间还出现一批本土的奋兴布道家,以及由中国信徒自发创立的,具有本土特点的教派。虽然受时代局限,中国教会自立运动和本色化运动的发展并不顺利,中国教会的领导权依然为外国差会和传教士所控制。但是,由此而激发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主意识,涌现出来的一批爱国爱教的教会领袖,都是中国基督教宝贵的思想财富和人才资源。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时代的推动和基督教界爱国进步人士的努力下,中国基督教进行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三自爱国运动,真正实现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

关于三自运动的历史,国内研究基督教史的学者几乎未有涉及,基督教界也仅做过一些片段的研究,而海外学者的研究因立场迥异,对三自运动基本上是否定的。尽管三自运动发生的时间距今仅60年,有人认为基督教史可以不必纳入,但我们认为三自运动是中国基督教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中国基督教史如果缺少这一部分是不完整的。由于三自爱国运动的起伏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密切关系,因此在研究三自运动时,更注意考察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的大背景,研究大变革时代社会对基督教的影响,以及基督教人士所作的回应,既肯定三自爱国运动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也不回避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所发生的“左”的思想路线对三自运动的干扰和破坏。在收集资料时,我们除了翻阅一些书面资料外,还作了一部分口述采访,尽量客观公正地作出历史评价。但由于目前还有许多档案没有公开,有许多历史事件因缺少资料而无法深入,本书对某些问题留有空白,希望以后能随着社会的开放而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作为历史著作,本应与当代基督教发展保持一定距离。但本课题的历史终点放到2002年,是想完整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基督教的变化和发展,如果仅写20世纪50年代的三自运动,只是基督教变化的开端;写到60年代,因当时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无法正常反映基督教的活动;只有把改革开放以后基督教的发展变化包括进去,才能比较完整地反映中国基督教的真实面貌。但由于时间距离太近,本书只能根据现有的资料,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作一概述,内容主要包括宗教政策、宗教理论等方面全面的拨乱反正,中国基督教两会各项工作的推进,以及近30年基督教发展概况等,目的是为后人写这段历史留下一些资料和参考。因本书的重点是历史,对当代中国基督教出现的许多新趋势、新情况、新问题,暂不作深入研究。

必须指出的是,本书1949年以后主要是写“社会主义时期”即中国大陆地区的基督教史,由于社会制度不同,两岸四地的基督教有自身的发展轨迹,很难将台港澳地区的基督教包括其中,因而没有列入。

本书以史学与宗教学相结合,通过对中国基督教史的阐述,特别是对其从初传时期与中国社会的对立和对抗,到后来教会力量的扩充,以及中国基督教人士逐步推行自立运动、本土化和最后走上“三自爱国”发展坦途的全过程扫描,全面揭橥中国基督教的历史轨迹,以及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与中国社会发生的摩擦、碰撞或适应。以史为鉴,只有了解基督教融入中国社会的努力及其教训等历史史实,才能对今后中国基督教会组织的良性稳妥发展,起到直接而又有益处的借鉴和警示作用。

本书是集体工作的成果,写作者包括学界和教界(具体名单详见“后记”),作者都是长期研究基督教史或中国历史的学者。他们对本课题抱有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来没有一个成员抱怨课题经费太少而放弃,相反,因获取资料的成本提高,有些人为节省经费,经常连续多天到档案馆、图书馆抄录资料,表现了良好的职业精神。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历经7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专著。在此我要向课题组全体成员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还得到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历任和现任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尤其是中国基督教协会前会长曹圣洁牧师,始终关心课题的进展,她在审读初稿后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尤其有不少基督教专业知识方面的意见,使我们避免了一些错误。此外,基督教全国两会研究部、华东神学院图书馆在资料方面也给了我们很多帮助。

在出版方面,本书有幸得到上海市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及许仲毅先生的热情帮助。
在此对所有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受到时间、经费、资料等因素的限制,本书肯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出版后能得到各方面的指教,也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进一步推动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

罗伟虹

2012年1月

继续阅读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