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保罗:什么是汉语学术神学?

ChineseCS 汉语神学评论3,996字数 2685阅读8分57秒阅读模式

一,“汉语学术神学”的定义

本书所说的汉语学术神学(Sino-Christian Academic Theology)是汉语的学术性基督神学, 它结合了汉语学界所讨论的“汉语神学”、“学术神学”和“非汉语的神学”及“教会神学”。具体含义有三个层次:1)它是基督教神学,即关于上帝的理性言说,但不是关于任何的上帝、神或终极存在的理性学说,它是关于耶稣基督的上帝的言说。也就是说,这个关于上帝的言说不是任意的和完全随意发挥的,而是跟上帝的话语结合在一起的,这个上帝的话语就是<<圣经>>(the words of God)和基督事件(the evenet of Jesus Christ, the incarnation of the Word of God);因此,这种神学是基督教神学而非其它宗教神学或人文性或哲学性的言说。2)它是汉语的,一方面指这种神学的表述语言是汉语,二指这种神学的诞生、生存和发展语境是汉语文化圈。从这种意义上说,汉语学术神学跟其他语言的神学一样,都是一个神学平台和表述方式,时间上虽然可能晚于西方语言神学(如拉丁语神学、德语神学、英语神学、法语神学、西班牙语神学和俄语神学等),但在性质上比较相似;当然跟基督教神学的启示语言(希伯来语和希腊语)神学不同,因为后者是汉语神学和其他神学的基础。3)它是学术性的而非教会性的,其生存平台是中国大陆的学术界而非教会的神学院,也就是说,这种神学的最高评判标准不是教会的教义或信条信经,而是学术性和科学性即人的理性,因此也可称为“人文性神学”、“学院神学”或“大学神学”。

汉语学术神学的研究方法跟很多非汉语的神学及教会神学都有所不同,因为它既包括基督教神学的也包括宗教学和其他人文学的方法。所谓神学方法是指尊重基督教神学的传统、掌握神学的知识、使用神学的术语,通过跟神学家进行对话来借鉴、反思、批评和超越基督教神学家及其研究成果的方式来研究基督教,而不是完全忽略不理会基督教两千年神学研究的传统。所谓宗教学的方法,跟基督教神学拥有相同的研究对象即基督教,但它把基督教只当作诸种宗教里的一分子,而不是像基督教神学一样专注于基督教的研究,通常使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研究,我将在本书的宗教学部分详细加以介绍。所谓人文学方法则是指哲学、文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等方法,但所谈论的对象当然都只是基督教的上帝。

汉语学术神学的研究者,首先包括陈村富所说的 SMSC (Scholars in Mainland China Studying Christianity), 刘小枫根据这些学者对基督教的态度将其分成三类:纯粹学理的态度(占多数)、好感(少于第一类)和带有信仰旨趣(极少数)的。陈戎女则把这些学者分了另外的三类:A群将基督教学术研究作为汉语学术研究的一个参考,以希冀完善和健全新型的汉语学术;文化-民族性是其本位,学术-客观性次之,他们的研究基本不涉及个体信仰的求索。 B群以中立的学术态度对待基督教,他们既不将汉语文化作为研究基督教的前提,也未将个体信仰行为植入学术活动;学术-客观性是其本位,文化-民族性和信仰-个体性次之。 C群将个体认信融入学术研究,提倡从生存本体论的层面建构汉语基督教神学。信仰-个体性是其本位,但也不忽视学术-客观性, 文化-民族性是其抨击的对象。为数不多的这批人被称为”文化基督徒”(Cultural Christian = CC)。本书所说的汉语学术神学研究者还包括港台和海外的汉语基督徒所从事的学术性基督教神学研究者,也就是说这类学者跟大陆的“文化基督徒”、教会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学者一起成为汉语学术神学的参与者,因此,凡是以理性的学术规则来研究基督教的学者都是汉语学术神学研究者。

汉语学术神学的研究对象,即材料来源,有八个方面:即经验、启示、<<圣经>>、传统、教义、汉语文化、神学家个人的神学作品和理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汉语学术神学是关于上帝的理性学科,但上帝却不是其直接的研究对象而只是间接的研究对象。汉语学术神学的直接研究对象是上述八个方面的材料,当然它们都跟上帝密切相关。因为“上帝”本身是人的理性无法触及的,因此以理性为工具的学术神学只能研究关于上帝的一些间接的材料。

二,“汉语学术神学”跟其他神学之间的关系

汉语学术神学(Sino-Christian Academic Theology)跟神学(Theology)、基督教神学(Christian Theology)、教会神学(Church Theology)、大学神学(University Theology,也叫学术神学 Academic Theology)、汉语神学(Sino-Christian Theology)及宗教学(Science of Religion or Religious Study)性质的基督教研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总括而言,情况如下:

基督教神学不是一般的神学,而是以基督教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有教会神学和大学神学 (University Theology) 之分。

其中的教会神学(也叫“神学院神学” Theological Seminary Theology)把其他宗教都看作“他者”(The Other),在基督教的内部以对待“自己的宗教”的态度来研究基督教。研究者欣赏“智慧模式”,强调信心、灵修、默观和专研的平衡。无论通过“以信求知”的“信仰寻求理解”还是通过“教义或教理涵括神学”的方式,基督教信仰都是教会神学的最高标准。虽然理性特别在“信仰寻求理解”之中占据重要位置,但理性总是在“信心”之下或之后的。

大学神学(也叫 “学术神学”Academic Theology)虽然也专门以基督教为研究对象,把其它宗教看作“他者”,跟教会神学相似在基督教内部来研究基督教,但学术神学研究者所遵循的是“理性原则”,其他人文学科甚至自然学科的方法都可以被加以使用。学术神学强调“以知求信”或“以知求知”,基督教的“教义”和“信仰”都是理性剖析的对象。在这类学术神学中,“理性”位于“信心”之上。

宗教学把基督教和其他所有宗教一样都看成“他者”,强调通过“理性”来对之进行外部的研究。研究者置身宗教之外,追求“以知求知”,虽不一定明确排斥学术神学中可能出现的“以知求信”,但宗教学者本身不轻言信仰。比起基督教神学来,宗教学是从基督教的外部而不是内部来进行研究,也就是说宗教学往往从其他学科的视角来研究基督教,对基督神学的悠久传统本身并不一定要求有完整的掌握,这种知识性结构上的差异和研究视角的不同,使宗教学性质的基督教研究不但跟教会神学不同,而且跟学术神学也不相同。

中国大陆的SMSC (Scholars in Mainland China Studying Christianity) 从1980年代开始的基督教研究则完全是在学术界产生和发展的,但它跟西方的学术神学之间的本质差异是知识性结构上的,即中国当时的这批学者并不是神学系统也不是宗教学系统出身的,而是哲学系、历史系及文学等人文学系培训出来的,因此,他们跟西方两千年的教会神学和中世纪西方大学诞生以来的大学学术神学不同,而且对它们在知识性上的认识也几乎是空白的或极其有限的。到了1980年代末期,中国大陆的这类基督教研究中逐渐增加了宗教学的成分,而不再仅仅是前期的人文学性质,这里的代表性人物是提出“学术神学”的卓新平教授。

汉语神学跟西方的大学神学(即学术神学)非常相似,强调理性和学术界语境,但不同的是,西方的学术神学从教会的主教座堂修院发展而来进入学术界逐步发展成学科体系中的一个分支,但汉语神学却是在教会之外的中国大陆学术界诞生的,汉语神学活动本身没有教会性。但是,汉语神学的推动曾经引起了跟香港教会神学的代表之间产生过争论,而且西方传统的学术神学的传统被逐渐地介绍到了中国大陆的学术界,同时一批港台和海外的汉语基督徒也以“学术神学”的形式参与了汉语神学的讨论和发展之中。

随着中国大陆基督教研究和香港推动的汉语神学的开展,出现了一批所谓的“文化基督徒”(即研究基督教的认信的汉语基督徒学者),由此,汉语学术界现在的基督教研究中包含了人文学性质的研究、宗教学性质的研究和西方大学学术神学性质的研究,教会神学没有直接参加进来,但是一批“文化基督徒”却以学术的形式参与了进来。因此,本书所谓的“汉学学术神学”就包含了这几方面的含义。

 

继续阅读
 
何光沪:信仰荒芜时代 何以安身立命 汉语神学

何光沪:信仰荒芜时代 何以安身立命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信仰缺失和宗教复兴既是中国最重要的时代背景之一,也是中国转型的重要部分。对中国人的信仰现象的研究,经历了从禁忌到显学的转变。何光沪先生是"文革"结束后中国第一批宗教学者,堪称三十多...
释“慎独”:以耶释儒的一种尝试 文献资料

释“慎独”:以耶释儒的一种尝试

作者:石衡潭 (原载儒学联合论坛) “慎独”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早期儒家重要经典《中庸》、《大学》、《礼记》等都讲“君子必慎其独”,宋明理学则直接讲“慎独”二字,对其强调重视是众所周知的。中国历代文人学...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