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基督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幕”——《唐代景教文献与碑铭释义》序
徐以骅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
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委员
近20年多来随着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深入和考古发现,景教研究已成为颇有热度的课题,有关景教的著述不断出现,先后问世的著作类研究就有翁绍军著《汉语景教文典诠释》(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林悟殊著《唐代景教再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葛承雍著《景教遗珍--洛阳新出唐代景教经幢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路远著《景教与景教碑》(西安:西安出版社2009年)、吴昶兴编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景教文献释义》(新北:华宣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王兰平著《唐代敦煌汉文景教写经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16年)、聂志军著《唐代景教文献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等近10部,丰富了甚至在某些方面颠覆了我们关于景教的知识。徐晓鸿牧师所著《唐代景教文献与碑铭释义》就是这些研究中的一部新著。
《唐代景教文献与碑铭释义》聚焦于景教文献和碑铭的考释。如作者所言,与此前同类著作如《汉语景教文典诠释》和《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景教文献释义》等只有部分译文不同,本书不仅提供了全部的释义,而且给出了完整的白话译文,使得晦涩难懂的宗教类千年古文,走进了寻常百姓和普通教徒的视野,于是本书周全细密的考释,便有了普及化的展示。
本书释义旁征博引,无证不信;译文用词考究,简洁流畅,不少译文段落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对仗工整,佳句迭出,比起之前各家的译文,无论是文采还是精准性,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此前文本如非经典,后来者居上乃题中之义,更何况本书大多数译文并无现成文本可以参照,别开生面自成一家,为景教文典的古文今译,提供了一个较完整的范本。
本书作者是基督教牧师,故本书译文颇具基督教经典的韵味,或者说带有某种“和合腔”(“和合”指“和合本”圣经),考虑到作者处理的是景教文献,这些译文应当更接近原典。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作为教会中人,显然对这些一千多年前基督教先贤的遗产,怀有深深的敬意,但本书无论考据释义还是古文今译,都是按照严格学术规范的运作,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都应以更加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古人留下的宝贵遗产”,从而为有兴趣的教内外读者,贡献了一部具有较高专业性和学术性的论著。
从我国基督教文字事工的发展来看,本书的问世并非偶然现象。基督教文字事工向来是基督教最重要的事工和传播手段之一,所谓文以载道、文以播道、文以兴道,很难设想实现基督教的中国化而无坚实的文字事工作为基础。近年来,随着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的推进和基督教中国化的深入,我国基督教的文字和出版事工有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一批年富力强的学者型牧师和教会领袖,他们除牧会和担任教会一线领导职务外,在国际交流、宗教对话、社会事业以及学术研究等领域都展示出充分的才华,而本书作者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本书作者深谙基督教文字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对发掘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之处和沟通之道情有独钟,将其视为基督教中国化的重要途径,故在教会工作之余,经年累月地辑录旧籍,旁搜博采,探微抉隐,潜心著述,曾在《天风》等刊物发表多篇关于中国基督教史的系列论文,而本书只是其多年研究的部分成果的结集。在此我们热切期待本书作者在不久将来能为教内外读者奉献更多的研究成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