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涓译,《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2008)

ChineseCS 过往信息评论295字数 2519阅读8分23秒阅读模式

尹文涓译,《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周振鹤主编,“基督教传教士传记译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定价:48元

目  录
丛书总序 /周振鹤
原版序言 /张格物(Murray A. Rubinstein)
原版谢辞
中文版序 /雷孜智(Michael C. lazich)
引言
第一章 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
第二章 在华基督徒协会
第三章 实用知识传播
第四章 鸦片、政治和福音
第五章 传教士外交:服务政治的诱惑与危险
第六章 上帝的形象:译名之争
第七章 华北传教站:上海VS“天京”
第八章 传教士外交:已成就和未实现的千禧年之约
参考文献
专有名词中英对照表
译后记

中文版序
雷孜智(Michael C. Lazich)
随着21世纪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崛起,中美早期关系史日渐成为学者和外交家们感兴趣的重要研究领域。在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文化大国与最年轻的国家之
间所发生的文化和政治上的最初接触及进展,无疑是19世纪最令人瞩目的历史事件之一。美国传教士在这段中美关系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早期的汉学家
和文化传播者,他们不仅努力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介绍给了英语世界的读者,同时,他们还协助西方外交使节摧毁了阻碍中西文化和物质自由交流的屏障。当然,
传教士们的首要目标是将他们深信不疑的基督教传播给中国人,从这个角度而言,他们的传教活动无疑是自负地将西方的价值观念强加给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
的异质文化。
对于传教士在中西关系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其固有的矛盾和双重性,是长期以来令研究新教在华传教事业的西方学者困惑的一个难题。毫无疑问,他们对于基督教
事业的认同使得他们更倾向于强调传教活动的积极因素,并将此视为现代化历程和人道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蔓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值得称道的环节;但另一方面,
那些对于基督教在世界历史上的作用持更为批评的态度的学者,则倾向于将传教士描述为政治和文化上的帝国主义分子,认为他们是西方政府武力外交和经济掠夺
的无耻帮凶。这本关于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的研究,在尊重以上两派的事实的基础之上,试图对这位美国传教士中最受人敬仰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的生平事业进行客观而中允的评价。裨治文是美国早期在华传教事业的奠基人和关键人物;同时,在他于1861年逝于上海之前,他也是美国最重要的“中国专
家”,因此,他作为主要顾问和翻译参加了早期美国派往清政府的外交使团的活动
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中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是美国文化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日益增长的强大影响。随着中国朝着经济增长和全球化进程的稳步发展,如何理解文化
交流在中美历史关系中的微妙作用,则日益成为中、美学者需要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书译者尹文涓能认识到本书的研究对于深入探究中美之间跨文化对话的价值和意义,在此我要对她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文涓的才华和学识,她本人在传教士研究
领域的丰富积累,以及她出色的英语水平,都使得她尤其胜任翻译这卷关于裨治文生平的著作。中文译本体现了她的可敬的才华和对于本书的充分理解,我衷心期
望这一切都能为中文读者所欢迎和赏识。

译后记

我很高兴终于可以就本书的翻译过程和内容写一个简短的说明。回想起来,本书的翻译前后经历了近六年的时间。
记得是在2002年1月,我和作者雷孜智博士在北大首次见面,开始讨论本书的翻译。那时我尚在北大比较所就读,博士论文的选题就是裨治文和他所主编的
《中国丛报》。我向来认为翻译是一项需要极其谨慎、而且费力远甚于自己写作的工作,所以一直怯于接受这方面的任务。但是,我对于这一领域的兴趣、我和作
者的研究之间的许多契合点、以及由此而建立起来的友谊,还有想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介绍给中文读者的愿望,都促使我最后还是忍不住要将这本书翻译出来。
译书初稿本来于2002年底就已经完成,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译稿一度搁置下来。后来幸得本丛书主编、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周振鹤教授,以及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编辑张民老师的鼓励,才于去年决心完成译稿的修订工作,由于事过境迁,实际上是从头到尾重新翻译一遍。
当然,我选择翻译这本书的最主要原因是其自身的价值。美国学术界对来华新教传教活动真正感兴趣,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1968年费正清当选为美国历史
学会会长,在他那篇著名的就职演说《七十年代的任务》中,费正清号召美国历史界重视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并特别呼吁学术界加强传教史的研究。在他的影响
下,传教士研究成为中国史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出现了一批极有分量和创见的专著和论文。这方面的成果按范围和主题可以分为传教史总体研究、专题研究、传
教士个案研究三个方面。传教士个案研究中最有特色的著作之一,就是本书作者雷孜智所著《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该书从裨治文在华的文化活
动、传教事业、外交活动三个层面,对裨治文复杂的一生做了精彩的描述与分析,是新教在华传教史研究从宏大叙事转向个案研究的可贵开拓。此外,本书还对美
国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宗教生活和对外传教运动的兴起做了细致分析,为深入探讨区域传教活动的研究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背景。
本书另一可贵之处是其流畅而精细的行文风格,正如张格物在序言中所言:“雷孜智是一个精巧的艺术家,全书行文极其清晰而细腻。他对文献的运用和细致的分
析,展现了他高超的组织材料的能力。而他流畅的叙述则决不会让读者有为材料所累或流于空泛之感。”译者限于才力,或很难保留其风格,由来翻译“信、达、
雅”难齐全,这也是本书中译本的遗憾。
关于本书译文范例有三点说明。其一,本书涉及外国人名、地名,除既有中文名称外,其它采用译名;为方便读者进一不检索的需要,人名、书名、专有名词等在
首次出现时,均提供英文原文。其二,本书涉及中文文献引文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本书作者直接引用,此种情况在翻译时均做还原处理;另外一种情况是,本书
所提及的传教士中文著述(如《东西洋考》中的文章)中所引用的中文典故、语录等,为体现传教士所编撰中文书刊的原貌,无论其与中文原典出入与否,均将其
引文一律“还原”为原书刊上原有模样,不做任何订正。其三,本书原文凡有错漏处,在征得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在翻译时均做订正。此外,索引部分提供了中英
文对照,原文涉及特别常见的中文地名、专有名词有删节,并增补了原文中出现、但索引原文中未录入的外国人名地名等。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为本书翻译提供了帮助的人。我的朋友张旭辉女士承担了本书第三章和第六章大部分内容初稿的翻译。除了作者本人外,美国基督教史研究领
域的学者Kurt Selles 和Gerald Anderson博士为我的疑惑提供了及时的解答。周振鹤先生作为丛书主编为本书严格把关,不辞辛劳
地从头至尾审校了译稿,凡发现有不实之处,周先生必一一悉心指教。当然,本书译文仍难免有错误之处,则完全由本人为此负责。
本书得以付梓,还得益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张民老师和本书编辑廖佳平老师的热心鼓励和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致谢!

尹文涓
2007年10月于北京

继续阅读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