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泉:《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与粤港澳社会(精)》(岭南文库)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在粤港澳的发展。
取借鉴了学术界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史论结合,立意创新,
得的一部佳作。
【本书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明清粤港澳基督教教会教育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第一节 研究述评
一、研究对象
二、阶段划分及主要依据
三、研究概况
四、研究方法
第二节 基督教教会教育的兴起及其在中西的演变
一、教会教育在欧洲的演变脉络
二、教会教育在中国的沿革
三、教会教育的共性
第三节 基督教教会教育研究的五种范式
一、"文化侵略论"
二、"文化帝国主义论"
三、"近(现)代化论"
四、"文化渗透与文化传播论"
五、"普遍主义论"
第二章 明清之际早期天主教教会教育(1552-1806)
第一节 天主教三次在华传播时兴办的教会教育
一、对明清之际天主教教会教育研究的遗漏
二、唐、元时期兴办教会教育的最早记录
三、明清之际天主教教会教育的创办
第二节 明清之际早期天主教教会教育创办的宏观背景
一、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拓展了天主教传播的空间
二、葡萄牙商人、传教士东来与澳门开埠
三、耶稣会对教育的重视
四、范礼安的作用及采取适应中国传教的策略
第三节 中国第一所教会学校:澳门圣保禄学院
一、办学动机
二、创办始末
三、耶稣会将西方高等教育体制移植到澳门
四、圣保禄学院是否远东第一所西式大学
五、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第四节 中国传教士的培训基地:澳门圣若瑟修院
一、办学动机
二、创办始末
三、师资、生源和办学情况
四、评价
第三章 "禁教"政策下的早期基督新教教会教育(1807-1842)
第一节 清嘉道年间基督新教在华的早期传播与教会教育的兴办
一、基督新教的产生及各派别
二、嘉道年间新教在华的早期传播
三、"禁教"政策和早期新教教会教育的兴办
第二节 本土之外:"禁教"政策下的英华书院
一、创校南洋缘由
二、创办背景
三、创校始末
四、书院的院长
五、经费与校舍建筑
六、书院的师资
七、书院的课程体系
八、生源与毕业生
九、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第三节 开拓本土:"禁教"政策解冻前后的马礼逊学校
一、创办背景
二、创办始末一
三、布朗校长与马礼逊学校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五、生源与师资
六、开拓本土的积极作用
第四章 条约制度下的晚清粤港澳教会教育(1842-1911)
第一节 晚清粤港澳教会教育创办的历史背景
一、鸦片战争后中西关系的重大转变
二、晚清粤港澳传统教育的演变
三、条约制度下的传教形势
第二节 晚清广东的教会教育及其特点
一、"弛禁"政策初期的广东教会教育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广东教会教育
三、特点
第三节 晚清香港的教会教育及其评价
一、缘起
二、晚清香港教会教育的兴办与发展
三、高主教与救主书院
四、结论
第四节 晚清澳门的教会教育及其特点
一、澳门开埠后源远流长的教会教育传统
二、晚清澳门教会教育的兴办与发展
三、特点
第五章 结语
一、明清粤港澳教会教育发展阶段的纵向比较
二、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与粤港澳社会
附录
一、天主教各修会明清时期首抵粤港澳传教活动简表(1552-
二、基督新教各差会清朝首抵粤港澳传教活动简表(1807-
参考文献
后记
ps.
研究岭南基督教文化的一部新作
----《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与粤港澳社会》评述
岳颖
摘要:暨南大学夏泉博士撰写的《
合,立论充分,立意创新,研究方法不拘一格,
关键词: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粤港澳社会;评述
广东、香港和澳门同居岭南,三地山水相连,潮汐相共,晴雨相关,
教育史、宗教史、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实质上是一种异域文化的渗透。
基督教文化和近代西方文明的载体,同时它又受到博大精深、
新式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
中国教育之外,是对中国教育主权的侵犯,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港澳地区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
种文化的交融和渗透过程中,
教会教育的研究由来已久,海内外有不少学者涉猎于此,
之际天主教教育的专题研究尤为缺乏。历史学的魅力就在于:
科、宗教学科建设,还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探讨,
暨南大学夏泉博士经过多年的努力,
版社2007年6月出版),该书被列入《岭南文库》丛书。
教育研究的学术史回顾;第二章、
(1807--1842);第四章、
教育"为研究对象。长达三个半个世纪(1552--1911)
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发展阶段,即"容教"阶段(1552-
嘉道年间的基督教新教教育为主),"护教"阶段(1842--
的研究,厘清自晚明以降直至1911年,基督教(包括天主教、
发展和中西关系所产生的独特影响,
系交往的深层次因素,
"熟读深思,心知其意"。
涉猎之广,认识之深,诠释之精,令人印象深刻;其个性之明晰,
窃以为,此书有以下几大特色与亮点尤为值得推荐。
一、充分吸取借鉴了学术界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近四百年来的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史是一段颇为漫长而又极其复杂的
注,
述体系。如在第一章学术史回顾中,
要叙述和分析,使读者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研究视野,启发了读者的思维。
另外,作者还重视对史料的广泛征引,充分发掘外文资料及新史料,
种,专著论文更是上百部,包括了多部外文资料。
展情况叙述清楚,而且做到宏观上把握整体有序,
四百年,呈现出各个阶段基督教教会教育在中国发展的时代特点,
书将基督教教会教育在中国发展的曲折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圣若瑟修院,而在"禁教"阶段则以英华书院和马礼逊学校为例,
中肯的评价,通过比较揭示出各个阶段发展的不同特点,
二、边叙边议,史论结合。
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
这也正是这部著作的高妙之处。
教与基督教新教之教会教育纳入到一个体系和框架中来,
主教教会教育和早期基督教新教教会教育为研究对象,
又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容教"阶段、"禁教"阶段和"护教"
展的整体规律。这种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理论提升,既论从史出,
对其加以梳理,升华形成理性认识。
诚如作者所言,要驾驭明清粤港澳教会教育这一学术课题,
方法无疑有助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本书作者 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历史、
的研究方法,从交叉学科的界面确定选题;运用文献法,
用了图表法和统计法,前者使人对历史事件的发展一目了然,
澳传教活动简表和基督教新教各差会清朝首抵粤港澳传教活动简表,
宽厚的学术视野和广博的知识积累,这也正是此书的闪光所在。
三、立论充分,立意创新。
正如汤开建先生在为本书所作的"序"中强调,每一篇好的论著 ,首先必须建有好的立论基础,并贯穿全文,支持论据。
如,作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
论"、"文化渗透论"、"普遍主义论",
络,超脱于过去纯"西方中心论"和"狭隘民族论"的界限,
所研究对象的真实全貌。
作者还注重从新的视角,运用新的理论及新的方法进行研究,
系,而且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不少带有创新性的观点。
考证。研究澳门圣保禄学院的中外学者,
阿圣保禄学院创办于耶稣会士东来之始的16世纪中叶(
者着重分析了1581年创办于日本的府内神学院,
保禄学院是远东第一所西式大学是缺乏丰富史料基础的臆测性结论"
自己的新说,评价恰当中肯,把研究引向深入,在公允中寓以创见,
此外,本书文字既不晦涩难懂,又不过于浅白,语言整齐流畅,
味,又做到了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当然,本书也存在着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如在本书的宏大构架中,
港澳社会》
的参考资料,必将在教育史领域留下一笔可贵的学术财富。
(作者简介:岳颖(1985- ),女,安徽省合肥市人,
书讯:
研究岭南宗教文化的一部力作
暨南大学夏泉博士撰写的《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与粤港澳社会》
入《岭南文库》丛书。该书以"明清时期粤港澳基督教教会教育"
督教的不同政策和态度大致划分为"容教"、"禁教"、"护教"
厘清自晚明以降直至1911年,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
西关系所产生的独特影响,
联系交往的深层次因素,
指导,综合运用历史学、教育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
研究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史领域 难得的一部佳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