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泉:《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与粤港澳社会》(2007)

夏泉:《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与粤港澳社会(精)》(岭南文库)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6-1,定价:31.00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在粤港澳的发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学、教育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充分吸
取借鉴了学术界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史论结合,立意创新,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是近年来研究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史领域难
得的一部佳作。

【本书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明清粤港澳基督教教会教育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第一节 研究述评
一、研究对象
二、阶段划分及主要依据
三、研究概况
四、研究方法
第二节 基督教教会教育的兴起及其在中西的演变
一、教会教育在欧洲的演变脉络
二、教会教育在中国的沿革
三、教会教育的共性
第三节 基督教教会教育研究的五种范式
一、"文化侵略论"
二、"文化帝国主义论"
三、"近(现)代化论"
四、"文化渗透与文化传播论"
五、"普遍主义论"

第二章 明清之际早期天主教教会教育(1552-1806)
第一节 天主教三次在华传播时兴办的教会教育
一、对明清之际天主教教会教育研究的遗漏
二、唐、元时期兴办教会教育的最早记录
三、明清之际天主教教会教育的创办
第二节 明清之际早期天主教教会教育创办的宏观背景
一、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拓展了天主教传播的空间
二、葡萄牙商人、传教士东来与澳门开埠
三、耶稣会对教育的重视
四、范礼安的作用及采取适应中国传教的策略
第三节 中国第一所教会学校:澳门圣保禄学院
一、办学动机
二、创办始末
三、耶稣会将西方高等教育体制移植到澳门
四、圣保禄学院是否远东第一所西式大学
五、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第四节 中国传教士的培训基地:澳门圣若瑟修院
一、办学动机
二、创办始末
三、师资、生源和办学情况
四、评价

第三章 "禁教"政策下的早期基督新教教会教育(1807-1842)
第一节 清嘉道年间基督新教在华的早期传播与教会教育的兴办
一、基督新教的产生及各派别
二、嘉道年间新教在华的早期传播
三、"禁教"政策和早期新教教会教育的兴办
第二节 本土之外:"禁教"政策下的英华书院
一、创校南洋缘由
二、创办背景
三、创校始末
四、书院的院长
五、经费与校舍建筑
六、书院的师资
七、书院的课程体系
八、生源与毕业生
九、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第三节 开拓本土:"禁教"政策解冻前后的马礼逊学校
一、创办背景
二、创办始末一
三、布朗校长与马礼逊学校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五、生源与师资
六、开拓本土的积极作用

第四章 条约制度下的晚清粤港澳教会教育(1842-1911)
第一节 晚清粤港澳教会教育创办的历史背景
一、鸦片战争后中西关系的重大转变
二、晚清粤港澳传统教育的演变
三、条约制度下的传教形势
第二节 晚清广东的教会教育及其特点
一、"弛禁"政策初期的广东教会教育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广东教会教育
三、特点
第三节 晚清香港的教会教育及其评价
一、缘起
二、晚清香港教会教育的兴办与发展
三、高主教与救主书院
四、结论
第四节 晚清澳门的教会教育及其特点
一、澳门开埠后源远流长的教会教育传统
二、晚清澳门教会教育的兴办与发展
三、特点

第五章 结语
一、明清粤港澳教会教育发展阶段的纵向比较
二、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与粤港澳社会

附录
一、天主教各修会明清时期首抵粤港澳传教活动简表(1552-1911)
二、基督新教各差会清朝首抵粤港澳传教活动简表(1807-1911)

参考文献
后记

ps.

研究岭南基督教文化的一部新作

----《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与粤港澳社会》评述

岳颖

摘要:暨南大学夏泉博士撰写的《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与粤港澳社会》一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在粤港澳的发展。该书史料丰富,史论结
合,立论充分,立意创新,研究方法不拘一格,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是研究粤港澳问题和中国基督教教育史的一部新作。

关键词: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粤港澳社会;评述

广东、香港和澳门同居岭南,三地山水相连,潮汐相共,晴雨相关,具有地缘、人缘、血缘、史缘和文缘关系。明清时期粤港澳的教会教育,既是中国近现代
教育史、宗教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岭南区域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一项颇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实质上是一种异域文化的渗透。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缘优势,基督教在明清岭南地区获得了比较广泛的发展。基督教教会教育既是
基督教文化和近代西方文明的载体,同时它又受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熏染,到清末逐渐走上了本土化、世俗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国近代
新式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基督教文化一度试图控制和征服中国文化,消解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教会教育独立于
中国教育之外,是对中国教育主权的侵犯,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但作为一种历史存在,不可否认的是教会教育和明清粤港澳社会两者间存在着良性互动,一方面粤
港澳地区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为明清时期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办学活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场所,相对减弱了其在中国发展的障碍;另一方面在中西两
种文化的交融和渗透过程中,基督教教会教育的兴办对明清粤港澳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式教育的兴起、思想文化的交流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术界对基督教
教会教育的研究由来已久,海内外有不少学者涉猎于此,业已取得了一批学术成果。但相对而言对明清粤港澳基督教教会教育的系统研究,一向比较薄弱,对明清
之际天主教教育的专题研究尤为缺乏。历史学的魅力就在于:不同的时代总是能够赋予研究对象以新的认识与思考。因此,开展教会教育研究,不论是对历史学
科、宗教学科建设,还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探讨,抑或当前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暨南大学夏泉博士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全面总结前人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专著----《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与粤港澳社会》(27万字,由广东人民出
版社2007年6月出版),该书被列入《岭南文库》丛书。这是一部继承借鉴与探索创新有机结合的研究新著。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明清粤港澳基督教教会
教育研究的学术史回顾;第二章、明清之际早期天主教教会教育研究(1552--1806);第三章、"禁教"政策下的早期基督教新教教会教育研究
(1807--1842);第四章、条约制度下的晚清粤港澳基督教教会教育研究(1842--1911);第五章、结语。全书以"明清时期粤港澳基督教教会
教育"为研究对象。长达三个半个世纪(1552--1911)的教会教育发展史,以明清政府对基督教的不同政策和态度为主要依据,作者以为大致可以划分为
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发展阶段,即"容教"阶段(1552--1806,以明清之际澳门的天主教教育为主),"禁教"阶段(1807--1842,以清
嘉道年间的基督教新教教育为主),"护教"阶段(1842--1911,以鸦片战争后条约制度下的粤港澳天主教、新教教育为主)。作者旨在通过对这一课题
的研究,厘清自晚明以降直至1911年,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在粤港澳的办学活动及其发展规律,考察基督教在岭南的布道和办学活动对三地社会经济
发展和中西关系所产生的独特影响,力图揭示双方在交流过程中所辐射出的良性互动。通过这样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探讨基督教教会教育与粤港澳社会之间联
系交往的深层次因素,而且有助于人们对隐藏在历史表象后面的真实情况进行认识和反思,以求把研究课题进一步引向深入。

"熟读深思,心知其意"。该书可称得上是这一领域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既是由于该书融合作者多年研究心得,荟萃作者多年研究心血,也是因为其
涉猎之广,认识之深,诠释之精,令人印象深刻;其个性之明晰,方法之多样,语言之流畅,令人如沐春风;其研究旨趣之高远卓绝,令人耳目一新。通览全书,
窃以为,此书有以下几大特色与亮点尤为值得推荐。

一、充分吸取借鉴了学术界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归纳总结能力,重视史料搜集,恪守学术规范。

近四百年来的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史是一段颇为漫长而又极其复杂的历史。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学术界也是观点纷呈。对此,该书的作者给予了充分的关
注,并尽可能对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和最新的研究成果给予介绍和概述。但作者并不是将各种成果简单地罗列,而是在综合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论
述体系。如在第一章学术史回顾中,作者就专门用了一个章节介绍以往明清粤港澳基督教教会教育的研究概况。分别从资料整理情况和已有学术进展方面进行了简
要叙述和分析,使读者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与看法,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与尚有待开拓的领域,从而丰富了研究成果,开阔了
研究视野,启发了读者的思维。

另外,作者还重视对史料的广泛征引,充分发掘外文资料及新史料,文献选取标准适当,内容丰富扎实。在所列举的参考资料和征引文献中,史料达50余
种,专著论文更是上百部,包括了多部外文资料。在丰富翔实的资料面前,作者运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小心求证的研究学风,将各阶段的教会教育发
展情况叙述清楚,而且做到宏观上把握整体有序,微观上又兼顾个案的深入,使得论著特点鲜明清晰而又不落入空泛。例如本书从宏观上着眼,以时间为序横跨近
四百年,呈现出各个阶段基督教教会教育在中国发展的时代特点,结构清晰明了,逻辑严格缜密。同时,作者还善于选择和运用微观的史料来充实论述。例如,该
书将基督教教会教育在中国发展的曲折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分别选取了在各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书院加以佐证阐述。在"容教"阶段选取了澳门圣保禄学院和
圣若瑟修院,而在"禁教"阶段则以英华书院和马礼逊学校为例,并就各自的办学背景、生源、师资、课程设置、历史地位及影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给予了较为
中肯的评价,通过比较揭示出各个阶段发展的不同特点,使读者有了一个具体的了解,增强了直观的感受。

二、边叙边议,史论结合。

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仅有宏观与微观的把握和史料的陈列是不够的。只有将史料的运用与理论的归纳和提升相结合才能让更多的读者增进了解,深化认识。
这也正是这部著作的高妙之处。该书作者以掌握的大量历史材料为依据,对每一研究内容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论文层次,将近四百年的天主
教与基督教新教之教会教育纳入到一个体系和框架中来,形成一个结构庞大、自成一家之言的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意。例如,该书第二章和第三章虽分别以早期天
主教教会教育和早期基督教新教教会教育为研究对象,但作者通过对史料的详细考证,将这二者同时列入已建构好的理论体系中来,即文中提到的三个相互联系而
又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容教"阶段、"禁教"阶段和"护教"阶段。如此,既便于在比较中揭示出差异性,又能看出其共通性与历史继承性,从而把握事情发
展的整体规律。这种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理论提升,既论从史出,便于读者透过纷繁庞杂的历史现象清晰地看到基督教教会教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也有助于读者
对其加以梳理,升华形成理性认识。

诚如作者所言,要驾驭明清粤港澳教会教育这一学术课题,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研究方法既是研究赖以进行的工具,又是研究得以开展的基础。正确的研究
方法无疑有助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本书作者 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历史、教育与宗教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综合运用多学科
的研究方法,从交叉学科的界面确定选题;运用文献法,将整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相结合,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此外,作者还大量采
用了图表法和统计法,前者使人对历史事件的发展一目了然,后者则有利于对历史事件的定量分析。如在本书附录中就分别收录了天主教各修会明清时期首抵粤港
澳传教活动简表和基督教新教各差会清朝首抵粤港澳传教活动简表,在正文的叙述中也多次将各学院的生源师资情况用图表的形式列举说明。由此可见,作者具有
宽厚的学术视野和广博的知识积累,这也正是此书的闪光所在。

三、立论充分,立意创新。

正如汤开建先生在为本书所作的"序"中强调,每一篇好的论著 ,首先必须建有好的立论基础,并贯穿全文,支持论据。本书就忠实地做到了这一点。例
如,作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以往学术界对基督教教会教育研究的五种范式,即所谓"文化侵略论"、"文化帝国主义论"、"近(现)代化
论"、"文化渗透论"、"普遍主义论",随后作者提出自己的研究观点和创见,指明研究的主导理论,从而在宏观与微观、纵向与横向研究方面把握整个研究脉
络,超脱于过去纯"西方中心论"和"狭隘民族论"的界限,并摆脱以往过于偏狭的看法,以历史研究者的客观理性态度看问题,坚持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反映
所研究对象的真实全貌。

作者还注重从新的视角,运用新的理论及新的方法进行研究,推陈出新,并言之有理。作者在这部书中,所提观点客观有据,不但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论述体
系,而且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不少带有创新性的观点。如作者在介绍中国第一所教会学校----澳门圣保禄学院时,就其是否远东第一所西式大学进行了
考证。研究澳门圣保禄学院的中外学者,大都认为该学院是中国乃至远东第一所西式大学。但作者在占有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发现上述观点与事实相悖。首先,
阿圣保禄学院创办于耶稣会士东来之始的16世纪中叶(1542年)。这样一来,创办于16世纪末的澳门圣保禄学院自然就不是亚洲第一所高校了。其次,作
者着重分析了1581年创办于日本的府内神学院,从其诞生的时代背景、课程设置、社会影响等各方面指出它才是最早创办的教会大学,故作者提出"称澳门圣
保禄学院是远东第一所西式大学是缺乏丰富史料基础的臆测性结论"。此外,书中还有许多观点颇具新意,不囿于陈说,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作者勇于提出
自己的新说,评价恰当中肯,把研究引向深入,在公允中寓以创见,表现出了作者扎实的史学功底和独特的学术眼光。

此外,本书文字既不晦涩难懂,又不过于浅白,语言整齐流畅,叙述详略得当。克服了以往一般历史著作刻板枯涩的模式,既具有丰富文化内涵、较高学术品
味,又做到了简明易懂,深入浅出,拉近了读者与研究对象间的距离,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与阅读价值的佳作。

当然,本书也存在着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如在本书的宏大构架中,对原始档案的追寻稍显不足,对外文资料运用也不够。总之,《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与粤
港澳社会》一书将近四百年的基督教教会教育发展史真实地再现出来,在中国基督教教育史研究领域里增添了一新的成果,特别是为粤港澳教育史提供了一份重要
的参考资料,必将在教育史领域留下一笔可贵的学术财富。

(作者简介:岳颖(1985- ),女,安徽省合肥市人,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6级研究生)

书讯:

研究岭南宗教文化的一部力作

暨南大学夏泉博士撰写的《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与粤港澳社会》一书已于2007年6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5章14节,27万字,业已被列
入《岭南文库》丛书。该书以"明清时期粤港澳基督教教会教育"为研究对象,将长达三个半世纪(1552--1911)的教会教育发展史依据明清政府对待基
督教的不同政策和态度大致划分为"容教"、"禁教"、"护教"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阶段,并佐以具体实例加以详细阐述。旨在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厘清自晚明以降直至1911年,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在粤港澳的办学活动及其发展规律,考察基督教在岭南的布道和办学活动对三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中
西关系所产生的独特影响,力图揭示双方在交流过程中所辐射出的良性互动。作者认为,通过这样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探讨基督教教会教育与粤港澳社会之间
联系交往的深层次因素,而且有助于人们对隐藏在历史表象后面的真实情况进行认识和反思,以求把研究课题进一步引向深入。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
指导,综合运用历史学、教育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充分吸取借鉴了学术界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史论结合,立意创新,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是近年来
研究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史领域 难得的一部佳作。

继续阅读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