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菁:《汉译新约《圣经》“白徐译本”研究》(2014)

ChineseCS 最新论文评论4,732字数 2278阅读7分35秒阅读模式

【摘要】:《圣经》在中国的翻译历史悠久,与基督宗教在不同时期进入中国的步伐相伴随。具体到天主教这一块,各修会传教士入华时问早、译经的历史久,译著的争议多,译文的影响大。清代康熙年间天主教传教士白日昇和中国四川文人徐若翰合译的《圣经》新约,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圣经》新约的中文译本,在汉译《圣经》史上占据了承上启下的独特地位,但凡有关《圣经》中译的学术研究都无法回避这一点,但相关的研究专著却并不多见,它通常只是作为后世《圣经》汉译研究的一段小前奏出现。这表明,“白徐译本”在学界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需要后学者投注更多精力深入文本本身,发掘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白日异是清初来华的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会士,他在华十八载,于“礼仪之争”的中西文化碰撞中不断反省,探寻在华传播福音之路,同时还不得不小心应对天主教来华各修会间的派系争斗。在多重困境的挤压之下,白日异以极大的宗教热情翻译《圣经》新约,在《圣经》汉译史上,第一次系统地将武加大本《圣经》的《福音全书》、《使徒行传》、《保罗书信》从拉丁文译成文言文,并且留下了“福音单列本”和“福音合参本”两种不同版本,本文的研究将以现存四种不同的“白徐译本”稿本或抄本为基础展开。“白徐译本”对《圣经》新约的翻译虽因白日异的早逝而止于《希伯来书》第一章,但其内容及文风、文气通过注入新教《圣经》汉译本而留存至今,其对十九世纪新教来华后“二马译本”的翻译和出版之影响更是值得学界进一步追根溯源。 1704年,白日异在四川为徐若翰付洗,此后的三年多里,后者协助他从事《圣经》汉译,并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表示对徐氏的尊重与肯定,本文将二人合作的《圣经》新约汉译本写作“白徐译本”。关于徐若翰其人的研究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白日异在世仅有45年,却正值中西方两位名君康熙皇帝和路易十四统治时期。而他所在的修会也正处于草创之初,以归化亚非异教徒为己任,是罗马教廷在这些地区的忠实代言人和政策执行者。1659年教廷首创宗座代牧制,在中国仅设立了两个代牧区,而负责两区的宗座代牧就是外方传教会的创始人陆方济。1693年在“礼仪之争”中引发轩然大波的福建宗座代牧颜珰和教廷特使多罗枢机,都是该会中人。由是观之,虽然教宗曾将《圣经》的翻译权特别赋予耶稣会,也一度禁止过在华传教士翻译《圣经》,但若天假以年,白日异能将新约全书翻译成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第一本正式出版的汉译《圣经》的历史或将提早百余年。 综上可知,《圣经》新约“白徐译本”的研究,无论是对于厘清《圣经》汉译历史,还是对于研究明清天主教在华传播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均具有独特意义。 笔者通过对17~18世纪欧洲拉丁文《圣经》福音合参本与“白徐译本”大英图书馆藏本的详细对照,首次确定白日异是采用了1535年巴黎出版的GOULLET四福音书合参本(Tetramonon Evangeliorum collectum8:adunatum,8°. Parilis)为底本完成的福音合编本的翻译,解决了之前法国、日本学者曾经有过的大英本究竟是白日异生前所作还是徐若翰于其身后自行改编的疑惑;并通过对四种不同版本的内容比照,确定了其先译“福音单列本”、后译“福音合参本”的翻译轨迹;此外,也经过对“白徐译本”与之前天主教士翻译《圣经》字句或片段的内容比照,梳理了天主教在圣经翻译中的历史传承;最后详细比对“白徐译本”之“福音合参本”与新教“二马译本”的异同,得出二马译本均来源于“白徐译本”的结论,厘清天主教到新教的《圣经》汉译脉络,并量化呈现各译本之间术语、名词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白日昇 徐若翰 圣经汉译 新约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59
【目录】:
致谢3-5
中文摘要5-7
Abstract7-9
目录9-12
导论 中文《圣经》“白徐译本”的介绍12-23
一、论文选题意义及有关研究文献综述12-20
(一) 论文选题意义12-14
(二)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4-20
二、论文的创新性20-21
三、论文的研究计划、内容、步骤和结果21-23
第一章 :白日昇、徐若翰的生平和创作23-37
第一节 修会背景:巴黎外方传教会23-24
第二节 白日昇来华前的经历24-25
第三节 与长上颜珰的分道扬镳——关于礼仪问题25-27
第四节 四川时期27-34
一、购屋居留、传教28-29
二、白日昇对在中国传教使命的认识29-33
(一) 利用“容教”政策,抓紧《圣经》汉译和华籍神职人员的培育29-31
(二) 平等对待中国信众,让《圣经》面对所有读者31-32
(三) 《圣经》汉译是超越其它工作的当务之急32-33
三、与徐若翰合作翻译《圣经》33-34
第五节 译经未竟,病逝广州34-37
一、“礼仪之争”爆发,病逝广州34-36
二、礼仪之争余响36-37
第二章 :“白徐译本”的版本研究37-53
第一节 “白徐译本”的两类四种版本介绍37-45
一、版本渊源37-38
二、版本描述38-45
(一) 罗马版稿本38-41
(二) 剑桥版稿本41-42
(三) 斯隆抄本42-43
(四) 马礼逊抄本43-45
第二节 “白徐译本”的版本异同分析45-53
一、福音单列本研究45
二、福音合编本研究45-53
第三章 “白徐译本”的翻译研究53-70
第一节 “白徐译本”的翻译策略53-58
一、前人所采用的翻译策略53-56
(一) 西方传统的《圣经》翻译策略53-54
(二) 在华传教士早期的《圣经》翻译策略54-56
二、“白徐”的翻译策略56-58
(一) 忠实原文的恭敬态度56-57
(二) 顺应原则的小心使用57-58
(三) 音译与意译的谨慎抉择58
第二节 “白徐译本”的翻译特色58-66
一、结构布局的多重探索58-59
二、锻句炼字的精益求精59-60
三、采用“合儒”方法,套用儒学外壳60-62
(一) 与中国传统道德核心价值的贴合60
(二) 使用汉字本意,表达天教新意60-61
(三) 成语的偶用61-62
四、对中国社会生活的顺应62-64
五、外来词的继承和创新64-66
第三节 “白徐译本”文学性的评价66-70
一、《圣经》的文学性66-67
二、“白徐译本”的文学性67-70
(一) 总体风格67
(二) 翻译的巧妙67-68
(三) 并列句型的翻译68
(四) 多用中国习用的四字句式68
(五) 被动式的使用68-69
(六) 文言中偶见白话69
(七) “嘿”字作为象声词的出现69
(八) “像”字的用法69
(九) 谐音的使用69-70
第四章 《圣经》“白徐译本”在圣经汉译史上的地位及影响70-95
第一节 “白徐译本”问世前《圣经》在中国的译介70-77
一、明代以前《圣经》在中国的翻译71-73
(一) 明代发现“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的《圣经》文字71-73
(二) 元代孟高维诺翻译《新约》和《诗篇》73
二、晚明来华传教士对《圣经》的翻译73-77
第二节 清初《圣经》“白徐译本”与晚明《圣经》汉译本福音名(或福音作者名)及神魔人名、地名对照77-82
一、福音作者名(或篇名)对照77-78
二、神魔及耶稣祖名等对照78-81
三、地名对照81-82
第三节 “白徐译本”与晚明《圣经》译本的宗教及日常用语对照82-86
一、宗教用语对照82-84
二、日常用语对照84-86
第四节 “白徐译本”对“二马”《圣经》汉译的影响86-95
一、“白徐译本”与“二马圣经”的关系86-95
(一) 白徐译本对马礼逊译经的影响86-92
(二) 白徐译本对“二马圣经”翻译的影响92-95
余论95-98
参考文献98-105
附录1105-122
附录2122-126
附录3126

继续阅读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