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梅:《南怀仁·教要序论·训诂学研究》(2016)

ChineseCS 过往信息评论7,984字数 4691阅读15分38秒阅读模式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10月1日)
平装: 580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532582099

 

《教要序论》是清代汉学家、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所撰的汉语《圣经》诠释学著作,从功能、释义模式上看,其解说《圣经》的方式与我国训诂学解释古代文献很类似。本书在中西方语言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从传统训诂学与古代诠释学对比的角度,以《教要序论》及其所注释的明代利玛窦等著《天主教要》为核心,进行了穷尽式梳理。

 

作者简介
张玉梅,女,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古典文学研究。曾任上海交通大学-鲁汶大学中欧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古代文化国际研究院秘书长。先后发表多篇论文、出版专著《王筠汉字学思想述论》、《古典诗词鉴赏与写作十讲》等。

目录

序一训诂与诠释的新境域 李建国1
序二打开训诂学研究的广阔空间 汪启明1

引子从鲁汶大学的钟声说起1

第一章研究综论4
一、 论题的研究现况4
二、 论题之于训诂学的意义12
三、 论题文献概貌及研究方法15
四、 《教要序论》对前人的继承23
结语34

第二章训诂学与诠释学同异之宏观考36
一、 近年学界动态36
二、 传统训诂学与古代诠释学相类39
三、 传统训诂学与古代诠释学相类的原因55
四、 传统训诂学与古代诠释学之异57
五、 训诂学与诠释学的发展与现状66
结语69第三章《教要序论》释词考74
一、 融合之一: 均释行文中重点词、疑难词74
二、 融合之二: 均释行文中外来词77
三、 融合之三: 均释专有名词或词组81
四、 融异之一和二: 喜用定义法,不用因形释义85
五、 融异之三: 训诂重意,诠释重理91
结语95

第四章《教要序论》释句及其他考97
一、 二者均解释句意97
二、 二者均释历史文化内涵102
三、 二者均释相关礼仪105
四、 二者均解释篇题或章旨108
五、 二者均解释篇章布局110
结语112

第五章《教要序论》训诂术语考113
一、 关于“训诂术语”113
二、 “某,某也”、“某者,某也”114
三、 “为”、“谓之”、“谓”、“言”122
结语128

第六章《教要序论》使用“随文释义”、“六经注我”考131
一、 以“随文释义”法诠释131
二、 类似“六经注我”式诠释140
结语151第七章《教要序论》修辞考158
一、 均解释修辞现象158
二、 均使用修辞方法160
结语189

第八章《教要序论》逻辑考194
一、 均用类比法195
二、 均用假言推理202
三、 均用三段论205
四、 均以关联词语解释207
五、 均举例解释209
六、 均罗列解释215
结语221

第九章《教要序论》义理辞章考225
一、 义理合儒,反佛反道反迷信225
二、 唯心主义、反科学、专制权术类思想232
三、 辞章之为表: 借鉴其他文体239
四、 辞章之为表,清雅为主间杂官话243
五、 辞章之为表,格式不断完善246
结语249

第十章《教要序论》的文字学价值251
一、 《教要序论》用字准确无误252
二、 《教要序论》是训诂书中的注本262
三、 《教要序论》可资考察汉字历时演变277
结语284

第十一章《教要序论》等基督教汉语文献的辞书编纂
价值286
一、 《汉语大词典》收录的基督教意译外来词287
二、 《汉语大词典》收录的基督教音译外来词300
三、 可增补《汉语大词典》301
四、 可增补《基督教大辞典》309
结语313

第十二章《教要序论》等基督教汉语文献的训诂学与
诠释学价值314
一、 别开训诂与诠释的新领域、新方法314
二、 《教要序论》等基督教汉语文献的汉语训诂学史价值
再辨325
三、 《教要序论》等基督教汉语文献的汉语文化传播
价值与启示336
结语341

附录一天主教要345
附录二教要序论361
附录三教要刍言414
附录四方言教要序论476
参考文献535
后记553

序言

序一训诂与诠释的新境域

李建国

玉梅的大作《南怀仁〈教要序论〉训诂学研究》即将付梓,应出版社之请,索序于我。只是自觉惭愧,三十余年来,奔走于出版、市场之间,出入于编辑、教学之列,徒有学者之名,终不敢以陆宗达师弟子招摇。今于玉梅的大作,亦仅依第一读者的本分,拜读之余,略抒心得而已。

《教要序论》是比利时教士南怀仁对明朝来华传教的利玛窦等人所著《天主教要》(约1605年)一书的再诠释。意大利人利玛窦是西方教士来华传教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也是最早阅读并钻研中国典籍的西方学者。他除了以汉语著述的方式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通过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输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后万历四十三年(1615)就有传教士王丰肃的《天主教要解略》,对《天主教要》经文作注解。南怀仁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来华传教,后于利玛窦半个多世纪,是时明亡清兴,江山易手,中土已是大清帝国的天下。从明初西人来华传教至康熙九年(1670)南怀仁《教要序论》出版,时历百年,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时段。这一时段西方传教士著述颇多,而南怀仁《教要序论》尤为著名。其因有二: 一是南怀仁来华十余年间,就已娴熟地掌握了清代官话,精通汉语经典文献,具备了通古今、兼中西的独特学养。于是他在借鉴《天主教要解略》等前人著作的基础上,用传统汉语训诂的方式系统诠释《天主教要》的教理,著成集大成式的《教要序论》。二是他精通天文历法,擅长交关贵游,曾为康熙皇帝的科学启蒙老师,任职钦天监副监,官至工部侍郎,正二品,当是来华教士中官职最高者。中国向来是官高而言自威,位重而书即贵,所以《教要序论》便成为西方传教士诠释《圣经》中的扛鼎之作。

玉梅《南怀仁〈教要序论〉训诂学研究》选择《教要序论》为核心文献,上联下系,考镜源流,对16世纪初至17世纪末叶一批相关的基督教汉语典籍进行训诂学的专门研究。它以明清之际中西语言文化交融的大视野,观照西方传教士南怀仁等用汉语训诂学的体式方法诠释《圣经》,比较汉语训诂学与西方诠释学的同异,属于跨文化的学术研究之畴。诚如作者所说:“本书着眼的是西来传教士群体所代表的圣经诠释学与中国本土训诂学的对比与研究,及由此所呈现的中西方文化交融。”无论是选题的角度和思路,还是研究的方式方法,都显示了21世纪以来新一代学人的治学理念、学术风格和科研特点。毋庸讳言,新一代学人所接受的系统性教育,所具备的外语造诣,所秉持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所拥有的视野、识断、理念和方法,所习得的公关能力等等,都是吾侪不能比肩的。因此,他们的学术成就超越前辈自是不言而喻的。

汉语训诂学是中华本土发端最早的语言学科,从先秦至今,已历二千余年。在其漫长的发展史上,先后有两次重大的中外语言文化的对撞、交汇和融合,程度不同地为汉语文化注入新机,为传统语言学,特别是训诂学,提供了新的理念、方法,乃至著述体式上的借鉴。

第一次中外文化的交融,发生在两汉之际,至唐代而大盛。汉武帝内倡文教,罢黜百家而独尊儒术;外施武功,穷兵黩武以扩充疆域。期间,张骞先后两次通西域,开辟了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从此中亚各国使者、商人、传教士等源源而来,络绎不绝,促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其中以佛教东来给予汉语文化的影响最为巨大而深远。佛教僧侣为传教翻译佛经,输入印度声明学,发明反切注音法,汉语声、韵、调研究趋于科学,从而催生了汉语音韵学。因佛经翻译之需,大量双音节和多音节词语产生,推动汉语词汇由单音词向复音词的迅速转化。复音化引发了构词方式的变革,促成了训诂音义之学的成立。佛教徒讲经布道、阐述教义的法式,启发了经学训诂义疏体式的诞生。此外,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中国文化的渗透更大,以致中国化的佛教一经形成,即与本土儒教、道教鼎足而立,汗牛充栋般的佛藏经典亦与儒藏、道藏经典一起,成为传统文化的历史遗存,影响至于今日。毫无疑义,除了政治、经济等因素外,三教文化的融合会通、并行不悖,是促使中国社会进入鼎盛期的李唐王朝的重要基因。过往论述训诂学发展,往往以汉代为参照系,概谓唐代训诂为“保守期”,未必尽然。事实上,在中外文化沾溉下的隋唐训诂学,乃是与时俱进,创新良多。

第二次中外文化的交融,则在明末清初之际。与第一次佛教东来后的中外文化交融不同,此时的中国社会已由昔日上升期的辉煌转入季世的衰微。虽然有唐宋以来新兴海上丝绸之路不绝如缕的传输,中外文化交流的规模已非汉唐旧观。尽管其时西方教士来华传教布道,部分先觉的中国知识精英也接受了西方科学,但因传教士人数偏少,时空跨度不大,天主教经典相对单一,中土信众分布不广,尤为重要的是未获中国官方认同,最终未能像佛教一样植根中国、成为本土化的宗教文化。随着清政府海禁日烈、排外趋紧,中西文化交流陷于停滞,西方教士的汉语《圣经》译著虽有千部之数,既被封禁,复多尘封于欧洲诸国,遂为国人所不知,自然难入学术研究之林。近四十年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国门洞开,西学汹涌而至,宗教自由,天主教、基督教信众日夥,发展迅猛,有关明清之际西方学者的汉译著作渐为学界所关注。汉语训诂学作为中国古代经典解释学,既然坦承佛经语言研究可入训诂学史之畴,明清之际西人以汉语诠释《圣经》的著作也就没理由不在汉语训诂学的观照之中。无论是从尊重既有的历史事实出发,还是从当今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实际需求计,都不能无视这一客观存在。所以我是赞成本书作者的基本观点的。

本书是基于训诂学的天主教核心文献研究,通过诸如内容、术语、方法、价值等方面的穷尽式的考证和比较,揭示了古代汉语训诂学与古代西方诠释学的相类、相异及其原因。在传统汉语训诂学以今释古、以易释难之外,注入了“以中释西”的异文化比对,别开了训诂与诠释相因相成的新境域。同时,借鉴西方诠释学的经验,在夯实训诂学自身建设的同时,为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全民信仰的修复探索新的路径。因此,本书的写作,不唯有学术研究的价值,而且具有观照现实、服务当下的经世致用的意义。

玉梅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是许嘉璐先生兼职教授时的训诂专业博士生。许先生以汉语训诂学名家,近三十年来,在从政、教学之余,以极大的热忱,锐意思考、深入研究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问题。他站在时代前沿,高瞻远瞩,以世界性的学术眼光,大力倡导沟通古今、融汇中西,身体力行地积极从事复兴中华文化的伟大事业,不懈地寻求世界宗教文化求同化异、和谐发展之道。大约在2008年的夏秋之交,玉梅获知业师在北师大讲座的信息,便专程由沪赴京听课。她是治学的有心人,具有敏锐的感应力,善于发现并捕获最新学术信息。课后她来寒舍看我,兴奋地谈起所受业师的启发,当时便萌生了将汉语训诂学与西方诠释学作比较研究的念想。她更是尚志问道的恒心人,身处繁华世界,毅然“求其放心”,沉稳执着于学问。返沪后,她便开始关注中西文化交流领域的资讯,着手收集材料,从宏观上进行比对分析。2012年秋冬之际,她借承办“中西知识论与诠释学: 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之机,提交并宣读了《中西会通: 传统训诂学与古典诠释学之比较研究》的论文,并征询与会中外学者的意见,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和广泛的认同。翌年9月,她赴比利时鲁汶大学访学。一年之中,伴随着鲁汶的钟声,从城南的住所走到市中心的图书馆,晚上复返回住所,无非是读书、打字、查找并复印资料,此外就是有主题地约访欧洲汉学家。在此期间,她发现了尘封已久的线装本馆藏中国明清基督教典籍,出于好奇与敬畏,开始阅读和思考。于是,南怀仁《教要序论》进入视野,她迅即意识到: 它是训诂学的,也是诠释学的;就像它的作者南怀仁一样,原本是外国人,后来成为中国人;最终他/它是融合了中西方两种语言文化的上帝的子民。是的,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宗教、文化呈多元形态,但终竟会“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只要不抱偏见,就应承认诸如《教要序论》之类的著作,它们是中西语言文化合璧的瑰宝,是人类社会共有的文化遗存,因此是值得探究的新课题和新领域。于是,玉梅的宏观研究找到了具体而实在的切入点,她也就此开始了本书的写作。

玉梅在鲁汶往返于两点一线式的访学生活,紧张、忙碌、辛苦而又充实。“充实之谓美”。她不时应约专访欧洲汉学家马悦然(Goran Malmqvist)、贝罗贝(Alain Peyraube)、何莫邪(Christoph Harbsmeier)、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等,陆续有学术专访文章在国内发表;不时地将已成文稿传我征询意见,终于在回国前夕完成了本书的初稿。又越一年,广求高明,数易其稿,方得完璧。屈指算来,从萌思、准备到成书,忽忽已历七载了!玉梅不受时下急功近利的诱惑,专心治学,在尚无前人涉足之域辛勤耕耘,“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收获了第一部研究成果,可喜可贺!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玉梅出自名师,学有本源,“深造之以道”,复有自得之果,心中蕴积既多,必也左右逢源,则其将来,可期而待也。北宋理学家陆九渊说过:“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知本”是治学的入门功夫,即由文字训诂而熟知经籍原旨,在此基础上,纵横旁达,左右采获,方能做到“六经皆我注脚”: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得圣贤义理。若学不知本,难免游谈无根,陷于空衍义理的误区,此宋明理学所以空疏也。故愚以为,当代汉语训诂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宜突破门户的樊篱,将考释之学与义理之学相结合,专门之学与通人之学相贯通,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观照,还有就是本书所探讨的训诂学与诠释学相融会,不断注入时代的学理机制,才有望进入现代学术的新境界。

玉梅不是我的学生,但相识以来,一直视我如师,比起我所教过的一些学生,更其懂得尊师重学,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拜读她的大作,不禁想起自己当年身处闹市、如屏居山野一般的写作情境,亦更加感念先师陆先生的博大胸怀和提携之恩。孟子曰:“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抚今追昔,推己及人,写了上面的话。是为序。

丙申年上元节
于北京寓所居易斋序二打开训诂学研究的广阔空间

继续阅读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