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瀚

ChineseCS 研究团队评论7,8055字数 1690阅读5分38秒阅读模式

李凌瀚

 

李凌翰,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

 

教育:

哲学博士。文化及宗教研究系,香港中文大学。2006。

哲学硕士。宗教系,香港中文大学。1997。

文学士(甲等荣誉)。宗教系,香港中文大学。1994。

 

研究领域:

明清天主教,民国基督宗教,宗教学理论

 

工作经验

讲师(部分时间)          明德学院                                                                      2017

讲师(部分时间)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2015 - 2016

教授及执行主任              汕头大学 -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基督教研究中心              2012 - 2015

教授及执行主任              汕头大学文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                                   2011 - 2015

博士后研究员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2007 - 2008

博士后研究员                  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                                      2006 - 2007

研究助理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2005 - 2006

项目联络主任                  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                                1997 - 2000

导师  (半职)                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系                                                     2000 - 2003

1994 - 1996

 

 

学位论文:

 

博士论文:〈韩霖《铎书》与中西证道:明末天主教徒参与的地方教化活动》

论文委员:校内:李炽昌(论文指导)、黎志添、邢福增、朱鸿林(历史系);校外:孙尚扬(北京大学哲学系)

硕士论文:〈重构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的宗教史学观:方法论的反思〉

论文委员:校内:李炽昌、黎志添(论文指导)、赖品超

校外:宋泉盛(美国柏克莱太平洋宗教学院),董芳苑(台湾神学院)

学士论文:〈从“终极关怀”(Ultimate Concern)概念的分析看保罗‧田立克(Paul Tillich)对宗教信仰本质的了解〉(指导老师:沈宣仁)

  

任教课程:

死亡与不朽:东西方哲学与传统的探索 (2011-2012; 2012-2013 )

Religions, Societies and Cultures: A Comparative Approach (2011-2012)

心理辅导、心灵辅导与个人成长 (2011-2012)

生死学与生命教育 (2012-2013)

爱与智慧:哲学与宗教的探索 (2014-2015)

宗教学与神学:关联与互补 (2015-2016)

World Religions (2017)

  

学术奖状

香港中文大学

Kong E Suen Memorial Scholarship (1993-1994)

荣誉奖状 (1993-1994) ‧崇基学院

荣誉奖状 (1992-1993) ‧崇基学院

 

学术著作

〈借明太祖说教:明末天主教徒韩霖《铎书》的中西用典〉。《中国基督教研究》3 (2014),页37-59。同文另载《宗教与历史》第八辑 (2018),页85-105。

《潮汕社会与基督教史论》。与邢福增合编。汕头 : 汕头大学出版社,2012。

〈《铎书》书史:明代版本、各地收藏与现代重刊〉。载李炽昌编:《文本实践与身分辨识: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的中文著述,1583-1949》。上海:上海古籍,2005。页141-155。

〈新世纪之圣经神学议程〉(与李炽昌合著)。载郭鸿标,堵建伟编:《新世纪的神学议程》。 香港:香港基督徒学会,2002。上册,页 41-54。

  

会议论文与演讲:

〈《铎书》书史:明代版本、各地收藏与现代重刊〉。发表于“文本实践与身份辨识: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的中文著述(1583-1949)”学术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系主办。香港,18-20/3/2004。

〈中国帝制晚期的基督宗教:研究现况〉。演讲。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处境神学』课程。25/10/2005。

〈借明太祖说教:明末天主教徒韩霖《铎书》的中西用典〉。发表于“经典翻译与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主办。上海,7-10/6/2006。同文亦于台湾新竹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宣读,23/6/2006。

〈雅典和罗马与中国何干?──明末耶稣会士中文着译作品对希罗异教传统的挪用〉。演讲。香港浸会大学宗哲系『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课程。10/11/2008。

〈基督教在中国概观: 从唐代景教说起〉。演讲。香港浸会大学宗哲系『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课程。25/9/2009。

 

学术翻译:

沈宣仁:〈置身临界在线──漫谈语言、身份与信仰〉(与陈志浩合译)。《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通讯》9 (2005),页1-9。原文刊载:Shen, Philip. “On the Boundary: The 1992 Alumnus of the Year Address.” Criterion (Univ. of Chicago) 33/1 (1993), pp.2-9.

傅飞岚(Verellen, Franciscus):《道教视野中的社会史:杜光庭(850-933)论晚唐和五代社会》。香港: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2001。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专文报告系列”第五期。原文与译文同刊。

李炽昌:〈跨文本阅读的方法:以《诗篇》与《诗经》为例〉。载许志伟等编:《冲突与互补:基督教哲学在中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2000。页27-49;同文另题亦载李景雄等编:《儒耶对话新里程》。香港: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2001。页197-221。原文刊载:Lee, Archie C.C. “Lamentation in the Hebrew Psalter & the Chinese Shijing: A Cross-textual Reading.” Ching Feng 41/3-4 (1998), pp.249-273.

莫菲特(Moffett, Samuel Hugh):〈第八章:波斯教会的重组〉,〈第九章:大分裂〉。载氏着:《亚洲基督敎史》。香港:基督敎文艺出版社,2000。页155-195。原文刊载: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Asia. San Francisco, Calif.: Harper SanFrancisco, 1992. pp.149-184.

劳格文(Lagerwey, John):〈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领域的转变、启迪与中国文化〉。《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通讯》4 (1999),页1-4。原文刊载:Lagerwey, John. “Appendix: Original Conference Project Description.” Religion and Chinese Society. Edited by John Lagerwey.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 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2004. Vol. 2, pp. 903-911.

李炽昌:〈编织人文远象:在高等学府教授希伯来圣经〉。首发于第一届北京大学宗教系与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系学术交流会议(1997/11/28-30)。译文稍作剪辑后刊于《文艺通讯》(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3(1999),页1-3。原文刊载:Lee, Archie C.C. “Weaving of a Humanistic Vision: Reading the Hebrew Bible in Asian Religio-Cultural Context.” Sacred Text, Secular Times: The Hebrew Bible in the Modern World. Edited by Leonard Jay Greenspoon & Bryan F. Le Beau. Omaha Nebraska, USA: Creighton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283-295.

陈慎庆:〈宗教、道德与社会秩序──涂尔干社会理论的当代论述〉。《道风:汉语神学学刊》10 (1999),页167-184。原题: “Religion, Morality and Social Order: Emile Durkheim's Social Theory in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原文未发表。

李炽昌:〈从亚洲观点作圣经诠释〉。载李炽昌编,《亚洲处境与圣经诠释》。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6。页62-69。原文刊载:Archie C.C. Lee.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in Asian Perspective.”  Asia Journal of Theology 7(1993), pp.35-39.

陈慎庆:〈乌托邦与人的可能性──布洛赫的希望哲学〉。《道风:汉语神学学刊》3 (1995),页235-254。原题:“Utopia and Human Potentiality: Ernst Bloch's Philosophy of Hope”。原文未发表。

继续阅读
 最后更新:2024-8-1
  • 研究团队
陶小路 研究团队

陶小路

    陶小路: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客座副研究员   个人信息                                                 ...
郭建斌 研究团队

郭建斌

郭建斌,山西吕梁人,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客座副研究员,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讲师,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2019),曾赴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访学(2017-2019)。   期刊文章 (1...
研究团队

李强

  李强,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客座副研究员   详细简历 姓名:李强 性别:男 籍贯:山东临沂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89年2月 工作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职...
研究团队

王皓

  王皓,男,历史学博士,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上海大学历史系副研究员   电子邮箱:wanghaotang2005@163.com   研究方向:中...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