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通讯:张志刚:宗教中国化的三个命题
2017年10月26日上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张志刚教授应邀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东校区文学院306b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宗教中国化的三个命题》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陶飞亚教授主持。我校程恭让教授、肖清和、舒健、郭红、刘义等青年教师,以及来自美国洛杉矶基督教与中国研究中心的李灵博士、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俞强副研究员、《世界宗教研究》的袁朝晖编辑、贵州民族大学谭厚峰教授、内蒙古大学刘青瑜教授、上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黑颖博士、王乐博士等一起参加了讲座。我院历史系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也一起聆听了张老师的演讲。
在讲座的开始张志刚教授提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现已成为我国政界、教界与学界的一个热议话题。张教授认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并非一句简单的政治口号,而是深含“学理根据”。针对以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历史考察,张教授认为我们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深入展开理论探讨。
接着张老师提出宗教中国化的第一个命题:惟有立足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方能深刻理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性。宗教中国化“三重融入”的理论内涵,就是国际学术界在全球化时代所深切关注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社会认同”。外来宗教要从根本上落实“文化认同”,否则便无从谈起“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社会认同”。
随后张教授讲述宗教中国化的第二个命题:务须着眼世界宗教史揭示的生存发展规律,方能客观认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必然性。研究宗教现象或讨论宗教问题,首先要认识并遵循宗教存在与发展的普遍规律。张教授通过世界第一宗教基督教的宗教传统多样性,并通过本土化的努力成为一种世界性宗教和鸦片战争前后基督教的传入中国的例子,得出只有真正扎根中国文化土壤,中国基督教才有前途的结论。
最后张教授提出第三个命题:“宗教中国化”是合乎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的。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本精神就是“以人为本”, 因为中国文化从孔子开始,或更早的春秋时期,就重视“人的问题”了。中国宗教传统实际上是与整个中华文化传统相适应、相融合的。
讲座最后,张教授与大家就讲座中谈到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张教授演讲内容丰富,使我们对于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中国化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获益匪浅。(李竹磬供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