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隐喻:中国民间宗教
作者: [英] 王斯福
译者: 赵旭东
ISBN: 9787214049339
页数: 395
定价: 32.00元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8.5
摘要: [英] 王斯福 / 江苏人民出版社
推荐语:
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帝国的隐喻:中国民间宗教》
重研究民间宗教组织是如何将分散的个人组织在一起的。
这种修辞学途径来模仿帝国的行政、贸易和惩罚体系的,
沟通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指出,
机勃勃的发展力量的。
封底语:
对中国人而言,在社会生活与历史方面有着一个基本的事实,
受,并且于其中呈现出来一种中国人政治关系的整体图画。
目光,客观考察了如上现象,
前言:
“帝国的隐喻”是帝国统治的一种表象,
其被构筑并描绘在庙宇中,刻画和装扮在塑像上。
述误解成跟一种帝国科层统治相平行的结构与印证。
种呈现不过是正统统治的一种陪衬而已,期间虽是紧密相关,
化。事实上,
朝代的统治者又都宣称自己与其先辈以及神圣统治者的盛世前后相联
世纪的中国,这是一个革命的世纪。不过在整个20世纪中,
地方崇拜(local cults)关于这里的“地方崇拜”(local cults)与下文的“地域性的崇拜”(territorial
cults)这两个术语,在整部书中都会经常碰到。
区分给出了他自己的解释,译者将其翻译出来,
许多地方崇拜(local cults)存在,但其中并非全部都是地域性的崇拜。而且,
cults),比如国家崇拜(state cults),以及地方上组织起来的地域性的崇拜,
本书是有关地方的地域性的崇拜(local territorial cults)。但是,‘地方’与‘地域’
定是指一个地点或者一个区域,并且是一个能够给予界定的区域。
(territorial places)的崇拜。
聚集在一起,即使这些仪式并没有划分出地域性场所的边界。”(
的年代,恰如统治王朝的合法性主张,
失都有它们自己的动力,这种动力受到政府的制约,
点在20世纪里可以最为明显地看出来,在那个时代里,
所以,我确实不认为,地方崇拜的宗教,
(territorial cults)中所展示的宇宙观,
的宇宙观能够创生出一种千年禧的运动,
者说与地方崇拜的宇宙观在派别上的分离,
范式”(demonological paradigm),
到约束,正像地方崇拜的宇宙观所做的那样。但是,
力量角逐的世界中,能够拯救他们或者赋予他们以力量。通过梦、
种教派的运动,而并非像地域性的崇拜那样,
置辩的实践世界,它以等级制来划分地点、人口以及时代,
Bourdieu)所说的“道克萨”(doxa)(1977:
都会映射到另一个上面,并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
然而,一个历史学的问题仍然存在,
的历史研究。但是这一历史研究所涉及的地方档案与方志的年代,
存在,即是指中国的地方性仪式与崇拜的存在。
在本书中我所要完成的任务更多的是给予结构化,
充的并非是想从地域性崇拜的军事化特征中看一种强烈的标志存在,
里崇拜的历史考察中可以看到,作为地域单位的界定,
在它们上面的一套仪式与崇拜。但是,
地方崇拜所经历的改变将是本书所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首先,
论,这是历史学家与社会科学家们都感兴趣的争论,那就是,
仰?
我简述了一些基本的政治与历史视角,通过这些视角,
国人有关神和鬼的表象以及求助于神鬼的那些仪式。
种更有效度的概念。对此,在第五章的结论部分将给出最后的结论。
第二到第七章描述了地方崇拜的制度,
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有专门的讨论。第二章表明,
威。
祭。帝国崇拜与道教是地方崇拜的最直接的宗教背景,
第四章和第五章则详细描述了地方性庙宇和节庆自身的政治文化。
和节庆曾经得到过蓬勃的发展。
其节庆的独特性,我希望这一章也能够顾及到其他的地域,
在第五到第七章中,主要讨论了仪式表征的表象与操作。
鬼力量的表征。有关“魔鬼力量”及其表征的含义,
在这一新版中,
台湾的民间宗教都产生过影响。有关大陆,我接续讨论这样的问题,
与宗教总是密切相联的,
一群人的重大命运相联系的一种自我塑造。
最多的还是大众运动的政治结束以后地方崇拜的复兴,
状况的比较。在台湾以及在大陆,都有一种我称之为聚会式宗教(
活动关注的是个体的生活与期望。
教生活。在其转型之中,宗教传统与新的宗教已经变成社区发展、
在20世纪的历史结束之际,
描述了带有地域性特征的地方崇拜是如何标记它们自身的,
(译者和我)已经走得更远,另外增加了两篇在我完成了《
地域性地方崇拜转变的历史与政治背景。在其中一篇文章中,
这一空间中的狂欢式表演,能够成为对最近的政治历史的讽喻。
神话与历史,
统,在这种传统中,实际的卡里斯玛式的地方领袖得到塑造,
这两篇文章,都包含有一种很强的思考,
仪式所取代。它们已经变成了文化与文化再生的一种政治资源。
域单位的社区边界。它们让地点的界定更为“古旧”。
地方性传统的表演中来。在这上面添加的并非是地方崇拜、
头面人物、预测未来以及道德力量的资源,
方感的资源。
附录中最后还包括一份我早期的出版物(附录三),
为了国民党政府的首府。这是一项有关各种精英人物的研究,
地点的关系中规范自身。就民国时期的政体而言,
目录:
译者的话1
有关汉语术语和姓名翻译的说明1
中文版序1
致谢1
第一章历史、认同与信仰1
第二章年度的启示31
第三章官方崇拜与地方崇拜71
第四章地方节庆及其崇拜105
第五章香炉:交流与尊敬148
第六章道教及其崇拜者179
第七章翁公,玩偶的真理215
第八章宗教的政治与政治的仪式237
参考文献279
附录一什么是村落?291
附录二克里斯玛理论与某些华人生活史的事例328
附录三三个政权之下的台北城市寺庙347
译后记389
译后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