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熙強:《修辭.符號.宗教格言:耶穌會士高一志<譬學>研究》(2015)

ChineseCS 过往信息评论3,886字数 2088阅读6分57秒阅读模式

作者: 林熙強
出版社: 橄欖出版
副标题: 耶穌會士高一志《譬學》研究
出版年: 2015-11-13
页数: 528
定价: NT6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6131325

本書以晚明耶穌會士高一志(Alfonso Vagnone, c. 1566–1640)譯寫的格言集《譬學》(1633),與英國國教牧師亨利.皮坎(Henry Peacham, Sr., 1547–1634)纂輯的文藝復興修辭格手冊《說苑》(The Garden of Eloquence, 1593)為平行研究標的文本,而以列日學派(Groupe µ)的《普通修辭學》(Rhétorique générale, 1971)及佩雷爾曼(Chaïm Perelman, 1912–1984)的《新修辭學》(Traité de l’argumentation: La nouvelle rhétorique, 1958)兩本歐陸新修辭學專著為分析的準據。
高一志在《譬學.自引》中嘗論譬法十種,其論述的主軸是一則譬喻中的兩端現象──即譬喻中「已明的所取之端」與「未明的所求之端」間,「如何」能達到合胡越而成肝膽的修辭勸說效果,進一步實踐說教與證道的宗教功能。而列日學派提出普通修辭理論的本意,是欲藉現代結構語言學的分析模式,提供更為科學而具系統性的辭格分類方法。因此本書之論旨有二:其一,以皮坎《說苑》中的文藝復興修辭格分類系統,比對高氏《譬學》中各式設譬手法;其二,以列日學派提出的修辭操作模式──抑損、增添、增損、更序──分別重新檢視《譬學》與《說苑》中的語形(metaplasms)、語義(metasememes)、語法(metataxes)、邏輯(metalogisms)四種修辭格,並以佩雷爾曼所謂「論辯」(argumentation),解讀無法歸類於列日學派修辭理論中的其餘辭格。於此架構之下,本書分為五章進行析論:

第一章 本章首先爬梳兩部標的文本與文藝復興修辭學傳統間的關連,並藉由對西方修辭學史的討論,建立本書並時性研究的歷史實證性。其次,高一志在《譬學.自引》中的論述主軸是一則譬喻中的兩端現象,而一則譬喻中的「所取之端」與「所求之端」間,「如何」能達到合胡越而成肝膽的修辭勸說效果,則成為本書申論的起點。本章最後將引導修辭問題至更為深入的結構語言及符號層面,即「為何」能以彼端代替此端。

第二章 本章以語義辭格的分析為出發點,討論上述「為何」能以彼端代替此端的修辭設譬問題。語義辭格討論的是字詞(或小於字詞的單位)與內容意義間的關聯,四種主要轉義俱屬此類。若按《譬學.自引》中所謂「由顯推隱,以所已曉,測所未曉」的設譬原則著眼,則本書欲解答的「為何」能以彼端代替此端問題,應由兩個語彙單位(lexeme)間如何形成表達形式的轉換著手;易言之,這也是語言符號中符表(signifiant)與符旨(signifié)的形式與內容問題。

第三章 《譬學.自引》所析「明、隱、直、曲、單、重」六種譬法,都屬於語義辭格的探討範圍,而以重譬為界,之後的「有解、無解、對而相反、無對而疊合為一」四種譬法,除了仍依高氏所謂「兩端相類相稱」的基本法則施譬之外,已經由單純的「轉義」(trope)進入「句式」(schemate)的解析而成為另一個譬法討論範疇,本書也由此進入語法辭格的分析。本章由《普通修辭學》中零度及偏離的理論為始,分別析論《譬學》與《說苑》中語法辭格的四種修辭操作。

第四章 前文已析的語形、語義、語法三種辭格,乃基於語規(code)而成,建立在「文法↔修辭」的關係之上,而本章討論的邏輯辭格則基於符物(object)與符解(interpretant)間的聯結,建立在「修辭↔邏輯」的關係之上。《說苑》中仍有相當數量的辭格無法納入列日學派的辭格總表,而這類辭格在譬法與句式的背後,往往還涉及價值判斷──比方格言背後欲傳達的宗教意蘊。本章藉由佩氏《新修辭學》中的論辯及非形式邏輯理論,補充《普通修辭學》無法解讀的其餘辭格。

第五章 引發佩雷爾曼《新修辭學》理論的關鍵問題是「價值判斷能否通過推理加以證明」,佩氏的這則提問亦為本書關懷所繫,即宗教上的價值判斷能否藉修辭的操作而致正面的效果?譬法與句式的運用不僅只是表面的修辭現象,其背後牽涉的是在四個修辭場之外以勸服為目標的論辯。本書最後提出對列日學派普通修辭理論的檢討,也在修辭、論辯與證道三者間覓得關聯,而重新看待本書發軔的可見與不可見兩端。

林熙強

輔仁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曾任中國文化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於該校英國語文學系及語文教學中心講授英美文學及語言課程(2005–2015)。碩士時期主修英美文學,以戲劇與詩作為主,對西方文學理論興趣尤深。博士時期從事比較文學研究,接觸明清之際的耶穌會士中文譯著,進而對宗教與文學的關係產生興趣。博士論文運用二十世紀歐陸新修辭學理論以及符號學,解析晚明耶穌會士的宗教格言譯作。博士後時期則特別專注於十六世紀末耶穌會士東邁來華之後,譯介的西方古典迄文藝復興時期的各類哲思,其間並擔任四卷《晚明天主教翻譯文學箋注》(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4)主編之一。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從可見到不可見
第一節 東來會士高一志與《譬學》
第二節 文法、修辭、邏輯:西方修辭學史的回顧
第三節 英國國教牧師亨利‧皮坎與《說苑》
第四節 問題緣起 可見與不可見的兩端
第二章 《譬學》語義辭格分析
第一節 《普通修辭學》的基礎理論
第二節 表達形式的轉換
第三節 分解
第四節 兩個語彙單位的關係:提喻
第五節 隱喻:三個語彙單位的關係
第六節 四個語彙單位的關係:《譬學》
第七節 小結:從譬法到句式
第三章 《譬學》與《說苑》語法辭格分析
第一節 從語言學到修辭學
第二節 零度
第三節 偏離
第四節 《譬學》與《說苑》的語法抑損操作
第五節 《譬學》與《說苑》的語法增添操作
第六節 《譬學》與《說苑》的語法增損操作
第七節 《譬學》與《說苑》的語法更序操作
第八節 小結:句式的背後
第四章 《譬學》與《說苑》邏輯辭格分析
第一節 從語義辭格到邏輯辭格
第二節 語義辭格與邏輯辭格關係再探
第三節  邏輯辭格的修辭操作之一:抑損、增添、更序
第四節 邏輯辭格的修辭操作之二:增損
第五節 辭格之外
第六節 情感現象
第七節 《譬學》與《說苑》中的論辯
第八節 小結:辭格與價值判斷
第五章  結論—修辭的藝術與證道的藝術
第一節 對《普通修辭學》理論的檢討
第二節 修辭、論辯與證道
第三節 再看可見與不可見的兩端
徵引書目
附錄
附錄一 大秦塔考察照片
附錄一 《譬學‧上卷》
(含《譬學‧序》與《譬學‧自引》)
附錄二 《譬學‧下卷》
附錄三 《說苑》1577年初版辭格分類列表
附錄四 《說苑》1593年再版辭格分類列表
附錄五 《說苑》1577年初版獻辭
附錄六 《說苑》1593年再版獻辭

继续阅读
历史上的今天
6 月
16
 最后更新:2018-12-27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