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书传教:明末清初天主教中文著作编辑与出版活动初探 肖清和 摘要:在不同文化的相遇与交流的过程中,作为思想与文化的载体之一的书籍往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在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中,书籍尤其是天主教中文...
肖清和:身份认同与历法之争 ——以《不得已》与《不得已辨》为中心
身份认同与历法之争 ——以《不得已》与《不得已辨》为中心 肖清和 摘要:本文首先依据杨光先的著作《不得已》及相关文献,简述杨光先的生平及其著作,并对《不得已》与《不得已辨》的版本情况做一分析;然后根据...
王晓朝/李天纲/孙尚扬:明末清初基督教神哲学思想
第一节 文化的互动和转型 (略有删节) ——王晓朝(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 (一) 文化互动转型论的基本立场 在考察明末清初的基督教神哲学之前,让我们略述文化互动转型论的基本立场。 1、 跨文化的文化传...
郑安德:明末清初基督宗教和佛教对话的精神
序言 中国基督宗教的思想,是明末以来中国国内思想界的一个重大潮流,也是近世东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以“耶稣会”为中心的明末清初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教实践,有许多重大创造和建树。西方传教士和中...
潘凤娟: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对话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对话--以伦理议题为例 1. 前言 本文将透过耶稣会士与中国士大夫对伦理议题的对话,探讨十七世纪中西文化交流法与相关的「本地化概念」。 「本地化神学」源于传教神学,在福...
张俊:汉语基督教诠释范式与中国文化
摘要:汉语基督教诠释,历史上共经历了三种相对独立的范式:(一)唐代景教范式——三教释耶;(二)明清天主教范式——儒学释耶;(三)当代基督教范式——人文释耶。这三种诠释范式的形成,分别与特定历史阶段的汉...
杨慧林:“本地化”还是“处境化”:汉语语境中的基督教诠释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是一种以“本地化”为理想的诠释活动。但是“本地化”既可能转变或者再造原有的文化,也可能使外来信仰被原有文化所融合甚至消解。本文试图处理与此相关的两方面问题:第一,基督教在中国的“本...
安希孟:基督教“中国化”随想
安希孟:1945年9月生于山西翼城县。1969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系。南京大学1982年哲学硕士。现为山西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与基督教研究教授,执教“现代西方哲学”与“专业英语”。研究方向包括:希...
卓新平: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双向契合
在现代社会重新审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关系的思潮中,中国文化发展正面临着一次新的突破,而基督教在中国的适应亦面临着一次新的机遇。在经历了各种文化运动和艰难变革之后,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阶层在社会现代化的氛...
杨慧林:“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基督教伦理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可能性及其难题
“伦理”或“道德”之谓(Ethics or Morality),在中文与西文中均可作两个层面上的解释,即:内在的价值理想或者外在的行为规范。而在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实际碰撞中,由于“至简、至圆”、“阴助...